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林肯政府1863年颁布的《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指出,一切参加叛乱的人,只要宣誓忠诚并捍卫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遵守和支持国会和总统所颁发的关于奴隶制问题的法律和宣言,将一律获得总统的赦免。林肯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B.谋求国家独立C.瓦解种植园经济D.确立共和制度
2023-09-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威胁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根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改编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摘自人民网《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俄、日的“改革计划”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哪一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
2023-09-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3 . 照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

材料一   1839年摄影技术正式诞生,人们开始尝试用摄影记录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如下图)等。照片能够把转瞬即逝的动态过程凝固成静态的画面形象,永久保留,便于理解,可信度强。

——摘编自吴建《新闻摄影学》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材料二   以下照片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照片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是______________;(写字母)并运用两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
A.美国独立战             B.美国内战
(3)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从材料三中选择两张照片,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照片③⑤。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二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规模,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同盟。
2023-09-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2023-08-28更新 | 3498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以下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意大利和德意志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都存在过分裂割据状态B.都通过战争实现了统一
C.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D.都颁布了1871年宪法
6 . 19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和俄国的发展面临着共同的困局(如图)。两则材料所揭示的共同困局是(     
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俄国盛行农奴制,近代工业企业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活贫困,购买力低。
材料二(美国)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
A.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B.缺乏发展经济的资本
C.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D.缺乏广阔的国外市场
2023-08-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发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A.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B.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都完全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D.都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轨迹,每一次科学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孕育和滋养,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交织、如影相随。

——据张云龙、马淑欣《论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勾连——基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视角》整理

材料二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具体见下表)。他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每个国家的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简表

中心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时期1540—1610年1660—1730年1770—1830年181O—1920年1920年至今

——摘编自潘教峰等《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基于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支持、科技革命的历史分析与前瞻》

(1)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自然科学与思想解放相互交织、如影相随”。
(2)据材料二及所学,从“政府政治”“经济社会”角度分别说明英国、法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87年《时局讽刺》杂志刊载了讽刺画《西洋镜中的猿》,讽刺盲目模仿西方的日本人,在镜中映出的却是丑陋的猿猴模样。这反映出(     
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就B.日本在社会生活方式推行全盘西化
C.日本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风顺D.日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恶化
10 . 漫画中两人分别是林肯和亚历山大二世,虽属不同国家,但是两位却惺惺相惜。在他们的身后分别是美国内战和波兰人民起义(这场起义迫使沙皇颁布解放波兰农奴的法令)的场景。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的扩展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反战运动的发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