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奴隶主声称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5年之后,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彻底清除,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形成B.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
C.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D.林肯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2023-09-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思想界赞扬王安石辅佐神宗,其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兴实利与人民,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这一变化反映了(       
A.历史解释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B.新史料的挖掘推动历史进步
C.史学研究应不断调整研究方向D.政府加强对学术研究的指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11月,俾斯麦与南德4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达姆施塔特)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条约,南德4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材料二       《凡尔赛条约》关于重划德国疆界的内容是;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波兰从德国得到西普鲁士和波兹南的绝大部分,使波兰获得海岸线。北部: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实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疆界的这种划定,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5%的领土。

材料三       1949年,在美英法三国控制的德国西占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首都为波恩。半个月后,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首都在东柏林。

材料四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国和柏林完成了统一。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现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时期分别说明近现代德国疆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7-09更新 | 64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剧变,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下列关于明治维新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B.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科举考试”三大政策
C.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政府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
D.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世纪中期,欧洲城市人口与日俱增,西欧国家对于进口粮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当时作为欧洲农业大国的俄国.被称为“欧洲的粮仓”。列宁对此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贸易的增长,不能保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助推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扩张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C.国际环境变化是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因素
D.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6 .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变化反映当时的德国(     
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B.工业化推动了民主化发展
C.开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君权遭到公共舆论的制约
2023-04-3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宿迁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棉花帝国】
一朵蓬松、轻盈、洁白的棉花,与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欧洲人找到了原棉的产地,后来的1497年,达·伽马来到印度,才引进了东方印度的棉花和纺织技术,从此欧洲进入了以棉花为主导的带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三角贸易即从英国向非洲运送火器,工业品,从非洲首长处换回奴隶运到北美,再运输棉锭等农产品回国。随着欧洲棉纺织业对原棉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洲种植园也开始种植棉花。

——摘编自百度网《历史地理趣闻》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而且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但是随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了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国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是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建立的因素。
(2)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的表现,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成为了现实。
8 . 1740年普鲁士发动西里西亚战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西里西亚。在奥地利统治时期,西里西亚的年财政收入仅为210万弗罗林,但在被普鲁士占领数年后,其年财政收入就增加到700万弗罗林。这一变化(     
A.显示出普鲁士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B.体现了民主政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C.反映了工业对国家财政的独特贡献D.揭露了专制政府对工人的残酷压榨
2023-02-1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时训练】-【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10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指出,现代化过程在经历启动阶段之后,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福利、居民健康与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请选取材料中的任一方面,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