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英国历史上的转型时期,农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养活了工业革命时期不断膨胀的人口。19世纪50年代,英国农业进入了极盛时代,圈地运动在此期间完成,农业可用地的面积大大增加。不仅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英国的农业耕作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持有结构中既有期限很长,保守传统的长期租约,又有灵活多样、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短期租约。在农业经营中有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呈现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当然自给自足的小农场仍旧大量存在。在每个郡里大、中、小农场都有分布,但是存在地区性的差别,有的地方小农场多一些,有的地方则是大农场多一些。总的来说,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摘编自镡娴娴《转型时期英国农业经济形态特点探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四川率先在全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2018年四川粮食总产量相比1949年增加2402.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也大幅增加,确保了全省粮食安全供给,蔬菜,油料、水果,茶叶、生猪等农产品全面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逐渐由以种粮为主朝着农林牧渔业多种经营方式转变,更加顺应了居民对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的诉求。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1957年增长了196.5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比1954年增长了2508.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多举措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聚焦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截至2018年末,四川基本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任务,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模式创新提供了诸多实践依据。

——摘编自赵颖文《建国70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与愿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四川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农业发展给你带来的重要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1830年进口棉花价值14亿英镑,1840年仅445亿英镑,而随着英国对出口机器禁令的解除和允许技工出国(1824年)、取消机器出口税(1843年),加上19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兴起了铁路热,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变成机器、军火与铁路设备,这些产品的内需和出口带动了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北美新英格兰、法国北部等地的机器纺织业从19世纪30年代已经兴起,并以廉价劳动力同英国纺织品竞争。上述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必然使资本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资料显示,1830年前,英国私人投资集中在棉、毛纺织工业和运河、道路建筑;1830年以后对运河投资显著减少,而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

——摘编自张跃发《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产业结构的两次转换》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材料三   中国已经完成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变,步入了服务型经济社会。从产业政策演变可以看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阶段由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惠宁、刘鑫鑫《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