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污染治理可分为政府治理和非政府组织自发治理。政府治理手段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设立中央巡视员制度等。非政府组织治理多为民众自发组成团体,从事环保活动。这表明当时(     
A.英国有完善的环境立法B.英国多措并举治理环境
C.工业革命加剧环境污染D.环境问题激化社会矛盾
2023-08-23更新 | 26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82年,瓦特研制出可作为机器动力的蒸汽机。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修建。改良蒸汽机的重大意义在于(     
A.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B.迫使冶金业和采矿业进行改造
C.补充和取代电力作为主要动力D.解决了大工业所需的动力问题
3 . 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3年在美国迅速推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全球计时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A.反映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B.说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表明英美建立牢固同盟关系D.体现了“蒸汽时代”到来
2023-07-17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25年之前,英国严禁技工离开英国,重要的机器和零部件也被禁止出口。然而,1825年欧洲大陆上已经有至少2000名技术熟练的英国技工,而英国的设备也以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流到了国外。这一结果说明(     
A.英国民主政治完善B.凯恩斯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得到扩展D.欧洲一体化加快
2023-06-29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指出:“在一个文明与商业化的社会里,要求公众更为注意的是一般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而不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的教育”。该言论(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本质特点B.强化国家对教育的干预
C.实现了英国教育的公平发展D.顺应了机器化生产需求
6 . 19世纪60年代,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用铝质餐具来宴请最尊贵的客人,至于那些二等客人,就只能用黄金的刀叉来凑合。到了19世纪末,化学家发现了能够大量、廉价提炼铝的方法。铝被做成抛弃式铝箔,用来包三明治、带剩菜,用完就丢。这主要说明(     
A.铝的价格一度超过黄金B.科技突破影响社会生活
C.全新原料被发现和使用D.市场需求推动技术革命
2023-06-28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78年,恩格斯认为“现代的大工业……造成了资产阶级这样一个享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垄断权的阶级,但(危机表明)它已经无力继续支配那越出了它的控制力量的生产力……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材料认为工业革命(       
A.推动了西欧福利国家形成B.促进了劳资关系改善
C.客观上加快社会革命步伐D.促使了垄断组织形成
8 . 19世纪英国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伦敦新学院诞生。不同于英国传统大学,伦敦新学院注重自然科学课程,是一所具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倾向的新式高等学校。这场运动(     
A.推动了君主立宪制确立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催生了“蒸汽时代”到来D.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2023-06-27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
9 . 1866年纽约州丹克尔克工人发出决议,“现行制度所规定的劳动时间太长,因此我们通过决议:一个工作日有8小时就够了;我们呼吁报刊这个强有力的杠杆来支持我们。”这一决议遭到了当时政府的反对。这反映了(     
A.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B.工人运动获得舆论支持
C.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D.巴黎公社促进工人觉醒
2023-06-2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英国画家透纳于1844年创作的油画。作者用迷蒙的色彩描绘了一辆蒸汽机车在雨中向伦敦飞驰的场景,巧妙地将细雨、蒸汽融为一体,又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以左侧的古老拱桥和小船,以及画面右侧正在犁地的农夫来凸显主桥上疾速飞驰的火车的速度感。该作品反映出作者(     

   

A.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B.面对社会转型的迷茫
C.赞颂工业文明的成就D.批判工业带来的污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