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战胜国并未一味地打击和宰割战败国。战后,战胜国也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这些做法(     
A.保障了战后德国的统一稳定B.旨在维护战败国的经济利益
C.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有助于雅尔塔体系发挥实效
2023-07-18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十月革命胜利时,列宁提出“计算和监督”是社会主义;1918年,他提出“大家都想过好日子”是社会主义,合理地分配粮食是“活生生的社会主义”;1922年,他又提出被人民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事物是社会主义。这体现了列宁(     
A.重视农业生产与粮食的供给B.关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
C.注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建设D.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观
2023-07-18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2年,美、英、法、意、日在华盛顿签署《五国条约》,对五国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做出诸多限制,但从1930年开始,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动作不断,先后三次实施“海军军备补充计划”,扩建战列舰、航空母舰等军舰数十艘。据此可知(     
A.海军军备竞赛得到有效遏制B.日本独霸亚太的局面形成
C.绥靖政策助长日本侵略野心D.华盛顿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2023-07-18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组织诸如联合国表决机制中的一票否决权能使不同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组织内部存在着悬殊的地位。该表决机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组织成员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C.国际组织对表决效率要求的提高
D.适应了国际组织权责一致的要求
2023-07-09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     
A.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B.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C.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D.切实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塞缪尔认为,任何文明都必然会经历兴起、发展、鼎盛、衰落等若干阶段。鼎盛时期的西方文明曾掌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土地,但是鼎盛同时也意味着衰落的开始。塞缪尔指出,西方文明用了400年到达鼎盛,其鼎盛期是在1900年前后,如今西方文明在全球的经济、人口、土地、军事力量等方面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复当年,西方主宰世界的时代正在逝去。今天,全球最大的7个经济体中,有4个非西方国家。随着西方经济的相对衰落,其文化的吸引力自然而然也会消逝,就好比随着苏联经济的萧条,其制度的优越性和吸引力也消失了一样。塞缪尔预言,即使不是在21世纪初,也会是在21世纪中叶,西方文明就会失去其已经持续了200年的主宰地位。

——摘编自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某一认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传统观点将一战的起因主要归咎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国主义。近年来,通过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国际视野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俄国、法国和英国同样是发动一战的主要责任者,战争的罪责应当由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共同承担。由此可以得出(     
A.两种观点只能有一种准确合理
B.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加可信
C.新观点缺乏对欧洲他国的观察
D.历史研究随着视野拓展而趋于全面
2022-07-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二月革命后,在两个政权并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列宁提出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七月流血事件后,广大群众逐渐认识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本质,于是列宁迅速主张用暴力革命代替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最终促成了十月革命的成功。据此可知(     
A.十月革命的成功具有偶然性B.列宁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C.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根本转变D.十月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2022-07-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学者指出,1920年至1939年这20年,在甘地的领导下,国大党将自身从一个精英的、温和的俱乐都转变为一个群众性的民族政党,代表了印度主要的地区和利益集团。国大党的这-转变主要源于(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埃及华夫脱运动
C.印尼民族大起义D.苏丹马赫迪起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