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使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第一次摆脱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这表明十月革命(     
A.改变了世界格局B.实现了理论创新C.解放了劳动人民D.稳定了社会秩序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实际增长了73%,但是,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不够理想,未完成计划指标,部分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其影响是(     
A.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B.为卫国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C.使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D.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指出,由于德国对凡尔赛体系没有道义上的义务,又没有一个防止它提出挑战的明确均势,一旦它开始挑战凡尔赛战后安排,唯有靠法国使用武力或美国永久卷入欧洲大陆事务,方能保障和约条款的执行。上述观点说明(     
A.美国企图谋取世界霸权B.凡尔赛体系自身的脆弱性
C.英国丧失欧洲的主导权D.国际法原则确认的必要性
2024-01-11更新 | 506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4 . 1919年,法国费迪南福煦元帅曾抱怨称:“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停战协议。”可见,该协议(     
A.埋下新的国际冲突祸根B.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C.根本无法制止一战爆发D.有效控制各国军力发展
2024-01-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表中,历史材料与结论相符的是       


材料

结论

A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B

1918年,苏维埃俄国实行余粮收集制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C

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D

1926年,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A.AB.BC.CD.D
6 . 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印度总督林利斯戈侯爵在同一天宣布印度参战,此举引发了甘地和国大党领袖们的坚决反对,甘地由此(     
A.发起“土布运动”B.发动要求英国“退出印度”行动
C.进行“食盐进军”D.起草国大党新党章,争取实现自治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接踵而至,精英和民众都见证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还是依托新老强国权势转移的新国际秩序的建立,抑或带有原罪的新兴国家重振昔日国威冲击新秩序,再或萧条式经济大危机的全面影响,每一个事件都镌刻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惨虽然历历在目,但是被野心冲昏头脑的法西斯者依然发动了一场影响全球的大战。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终于战胜轴心国的反动力量后,一个不同于以前的国际体系呼之欲出,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何逸文等《重建与崩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踌躇演进(19191945年)》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始启动一体化进程。东欧国家则发生了一系列反对苏联控制和干涉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分化,最终瓦解。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崛起,其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以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其作用的体现。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所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对二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建所产生的警示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2023-12-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监测历史试题
8 . 下图描绘的场景是英法等国的领导人弯腰曲背躬身甘作铺路石,在自己的背脊上铺出一条路,让希特勒踏步前行。该漫画(       

A.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B.揭露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C.反映了二战的全面爆发D.印证了法德隔阂的消除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又一次陷入了没有秩序的黑暗之中,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无数被屠戮的生命,各国开始了深刻反思。19449月至10月,中、英、苏、美四大国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就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目标达成了一致。1945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美国、苏联的领袖表示:“我们已经决定,与我们的同盟国一起尽早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与安全……”1945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摘编自《联合国成立》

材料二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变了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是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历史性转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己任,坚决反对在国际事务中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坚决反对制裁施压和“长臂管辖”,倡导以和平方式化解国际争端,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同各国携手开辟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

——摘编自《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作用。
10 . 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有一份带有四位国家领袖签名的文件副本,该文件曾经被欧洲人寄予厚望,称它“承担欧洲和平重任”。但文件签署7个月后,德国坦克就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丘吉尔批评它是“一个完全彻底的失败”。该文件最有可能是(            
A.《国际联盟盟约》B.《凡尔赛条约》
C.《慕尼黑协定》D.《联合国家宣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