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是苏联经济增长率(%),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1986—1990
社会总产值7.46.34.23.31.8
国民收入7.85.74.33.21.0
劳动生产率6.84.53.33.1
A.斯大林模式的功效日益衰退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2023-06-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面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苏联、德国、美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9291021日,以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为标志,揭开了一场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危机最先由美国开始,很快蔓延到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以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当时斯大林抛开意识形态,到欧洲列强那里大买特买。通过对欧美地区技术、设备到人才的引进,苏联逐渐填补了原本在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等大工业领域的空白。19338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大萧条也直接地、决定性地影响了德国的政局。主张增加失业救济的左派人士组成的米勒内阁被迫辞职。纳粹党在反对左派的工商企业界人士大量的财政援助下迅速胜出,希特勒成为内阁总理。从1933年《授权法》开始,他以法令的方式在实际上消除或控制了德国人生活中所有独立的成分

——工会、学校教会、政党、交流媒介、司法系统和联邦各州。

金懂即烟西虽用在大洋的另一端,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3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危机下的各国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选择一国或多国均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6-28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阶段名称

特征

15-16世纪

准备阶段

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农业文明逐渐瓦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产生现代化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17-19世纪初

启动阶段

第一步是在思想、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18-19世纪初西欧造出一个断的生产力,引导出一种新的文明。

19-20世纪

成熟与全球扩张阶段

西方显然已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殖民侵略同时扩张,起到了为现代化做铺垫的作用,“殖民主义”承担了马克思所说的“双重的使命”。

二战以后

新的转型迹象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动向,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概述英国近代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每个阶段列举一例史实说明即可)。
(2)参照上述模式,尝试为苏俄(联)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每个阶段需包涵时间、名称、史实与特征等三个基本要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土地劳动适用法》首次明确规定,准予土地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劳动农户中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这一法令(     
A.贯彻了新经济政策的相关要求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促使苏联经济进入了市场轨道D.保证了国内外战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70年,苏联学者在一封对领导人的呼吁书中写到:“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根本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正好相反,在于我们生活中与社会主义相抵触、与社会主义格格不人的那些特点和情况。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斯大林时期的公共行为规范……”苏联的这一困境(     
A.由斯大林个人因素造成B.根源于苏联模式的弊端
C.说明苏联模式完全失败D.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绵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俄共产党内部分人士对新经济政策持否定态度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启示。
2023-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20年代,苏联为了扩大在农村的政治影响,创新性地运用了宣传画的手段。由艺术家创作的新型工人和农民形象的宣传画进入到每一个村庄,以新的偶像替代了过去农村常见的宗教偶像。这表明(     
A.宣传画形式与农民认知特点契合B.宣传画成为苏联舆论宣传喉舌
C.新经济政策实效性得到农民认可D.工农苏维埃政权借此深入人心
2023-06-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谈到:“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民众渴望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B.社会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C.新生政权遭到敌人的恶意攻击D.部分知识分子需深入理解国家政策
2023-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29~1931年,苏联研制了第一批液体火箭发动机。1949年自行研制的P—1A火箭发射成功,为设计和制造大型火箭奠定了基础。1957年,以洲际导弹为原装改造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加加林成功升入太空。这表现苏联(       
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国家制度体系具有一定优势
C.工业发展水平赶超欧美D.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该学者观点可用于说明(       
A.俄国民众对沙皇的痛恨B.苏俄进一步巩固政权建设
C.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D.二月革命实现了既定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