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3 道试题
1 .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对抗马歇尔计划
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C.打破冷战僵局
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2 .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2016-11-21更新 | 53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
2016-11-21更新 | 973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7 .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9 .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 .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