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0年集体农庄卖给国家99吨小麦就能买一辆“吉斯”汽车,1948年则要卖出124吨小麦,到1949年就必须卖出238吨小麦。1953年,集体农庄义务交售的粮食价格是成本的13.2%,马铃薯价格是成本的7.5%,牛肉价格是成本的5%。对这些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性经济危机波及农业生产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
C.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成效甚微D.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2024-03-24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当苏俄通过建立“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联盟”,将亚非拉地区的革命运动纳入“世界革命”的范畴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本土性革命就成为“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十月革命(       
A.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加剧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对抗冲突
D.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024-03-24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所示为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当时(     
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

经济年份

社会主
义经济
城乡小商
品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宗法式经济

1923—1924

35.5%

54%

8.9%

1.0%

0.6%

A.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B.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
C.避免了计划体制的弊端D.摒弃了意识形态的羁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失势也影响到中国知识界。 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知识界谈论和主张社会主义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像李大钊等人那样信仰社会主义的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了胡适等一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不少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希望当局能向苏联学习,迅速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他们看到了苏联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却未能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施实际上是长期的渐进过程。1933年初《东方杂志》的“新年梦想”征文中,虽然有20多篇文章不同程度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但几乎没有一篇从学理的层面加以阐述的。与五四时期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明星则寥寥无几。其后,由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趋向没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谭庆辉《20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简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被中断的”,因为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通过向群众意识中灌输“外部”和“内部”敌人形象的方式在国内营造了一种紧张的社会氛围,正是这种紧张的氛围证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强调(     
A.苏俄经济面临着困境B.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D.苏联工业化的紧迫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列宁在庆祝十月革命一周年的时候指出,俄国首先开始了革命“正是资本主义的特别软弱和落后,以及特别逼人的军事战略形势”,“今后世界上任何一个工人革命都不会碰到这样的条件”。在此,列宁强调(       
A.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性B.俄国革命运动的特殊性
C.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D.俄国革命道路的可能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强调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4月21日,党的彼得格勒委员会否决了列宁的这一报告提纲。5月12日,党的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列宁提出的革命路线和政策。这反映了此时俄国(     
A.工农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B.城市武装起义时机成熟
C.革命形势进一步向前发展D.沙皇政府成为众矢之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9年后,苏联派出人员到西方进修或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在国内兴办了许多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学习西方的技术,到1933年,约有110万学生在这些学校学习。苏联的这些举措(     
A.抓住了国外技术转移的时机B.致力于落实新经济政策
C.建立了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D.意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苏联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水平的118%,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14%,畜牧业产值为127%。但从1928年开始,苏联国内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到19294月,收购到的粮食比上年同期还要少,连莫斯科的面包供应都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决心加速农村的集体化运动,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以便把粮食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里。“一五”计划结束时,有60%以上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在主要产粮区,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比例为80%—90%。1933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

材料二   1952年,民主德国工业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工业优势明显,呈现出典型的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特征。同年,民主德国借鉴苏联模式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通过大量的财政拨款为合作社提供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向合作社派送专业技术人员、补贴合作社社员收入,吸引农民主动自愿加入合作社。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动员、教育、说服、许诺等方式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在农产品收购制度方面,政府采用了双重价格体系,国家规定农户每年以交售价格向国家出售一定额度的农产品,超出交售额度的农产品既可以以收购价格出售给国家,也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市场上出售。而且,在集体化期间一直保留了较高比例私有成分,甚至直到实现全盘集体化的前一年,私营比例依然超过一半以上。至1960年底,民主德国农业基本实现了全盘集体化。

——摘编自曾哲《民主德国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及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民主德国两国农业集体化特点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2年热那亚会议,是一战后第一次大规模讨论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苏俄代表团声明:准备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把部分森林、矿产资源甚至肥沃耕地租让给外国经营,但拒绝任何不平等交易。这表明当时苏俄(     
A.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已消除B.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资金
C.对西方国家作出重大妥协D.致力于恢复发展国内经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