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6 道试题
1 .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D.苏联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2 . 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3 . 到1922年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
A.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实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计划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组织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
D.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实行社会主义
2016-11-27更新 | 5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
4 . 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于1929年所著的《丁丁在苏联》反映了记者丁丁前往苏联实地采访的经历。下列场景中,当时丁丁不可能经历的是(       )
A.在某农场看到一幅农民开拖拉机的宣传画
B.听到不远处钢铁厂传来的刺耳机器轰鸣声
C.看到远处莫斯科市民排着长队购买日用品
D.与扬可夫去集贸农场在一肉摊前讨价还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C.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的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D.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2017-08-14更新 | 14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0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卷
7 .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观: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
8 .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少690万公顷,只及其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地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9 .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0 . 列宁在晚年时指出:“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以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条件。”这里“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俄国进行“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苏联采用联邦制
D.苏联建立高度集中政治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