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在丰富理论基础上被提出的,而是作为应急性政策被迫实施。其执行之初便被认为是一种“退却”。该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使得贫雇农与富农的阶层分化日益严重。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指出绝对不能指望农民可以自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速度发展较慢是 1927年粮食收购危机重要诱因,其出路“在于农业方面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在暂时的国际和平随时可能转为危机的压力下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苏联为寻求原始积累的来源以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最终以苏联模式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牛舒婷《苏俄新经济政策结束原因再思考》

材料二   苏联模式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与 1922年相比,194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10倍,工业产值增长23倍,农业产值为原来的2.1倍,铁路运输货运周转量增长22倍,固定资产增长23倍,基建投资增长25倍,工人和职工数量增长4.4倍。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并使苏联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至20世纪70年代,当世界科技在飞速发展时,苏联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却受到压制,并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停滞。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编自列·伊·阿巴尔金《苏联经济的命运、矛盾及其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被取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的经济特点并对苏联模式予以简要评价。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19年,列宁在讲话中指出:“科学和技术为富人、为有产者所享有;资本主义把文化只给予少数人。而我们必须用这个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用在温室中培养出来的人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讲话(     
A.体现了列宁主义的灵活务实性B.旨在强调资本主义仍具有生命力
C.凸显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D.意在减少新经济政策的思想阻力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21年2月28日,喀琅施塔得水兵发动“叛乱”,要求建立“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苏俄(     
A.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工农联盟
B.集中财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工业化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苏(俄)联某一时期占有不同土地量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变化,此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没有播种地
的农户
有播种地的农户
2.俄亩以下2.1—4俄亩4.1—10俄亩10俄亩以上
1920年4.747.931.615.30.5
1925年1.836.336.923.71.3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D.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2024-04-23更新 | 23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强调:“革命前夕常见的现象出现了:各种社团和政党以惊人的速度在产生……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新阶段体现在(     
A.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普遍胜利B.新的阶级关系变动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D.社会主义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6 . 十月革命前夕,小资产阶级政党社会革命党拟定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中提出,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土地应当平均使用”。该委托书在十月革命发生后的第二天被列宁接受并公布。这一委托书(       
A.体现出十月革命的直接起因是土地问题B.说明苏俄着力保障工业化的实施
C.表明了十月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顺应了俄国当时民主革命的需求
2024-04-20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制定这一法令旨在(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顺应农业集体化的需要
C.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24-04-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文综(二)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苏联以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为条件,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这一做法(       
A.保证了苏联经济健康发展B.有利于国际关系合作共赢
C.使二战前的国际矛盾加剧D.意在维护斯大林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强调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4月21日,党的彼得格勒委员会否决了列宁的这一报告提纲。5月12日,党的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列宁提出的革命路线和政策。这反映了此时俄国(     
A.工农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B.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
C.革命形势进一步向前发展D.沙皇政府成为众矢之的
10 . 1921年春,在苏俄的喀琅施塔得地区爆发叛乱。对此斯大林认为:“必须采取既能保证工人的经济利益、又能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的新的经济联盟形式”。这可以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动摇了苏联统治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其必要性
C.优先发展重工业阻碍农业发展D.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