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大量资本过剩需要输出,苏联积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19338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强调,速度是决定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该从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不惜一切代价把速度搞上去。苏联长期实行的是一种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主要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企业内部的潜力,而是依靠不断增加资金、物资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扩大再生产。

——摘编自毕延河《苏联工业化的奇迹,为何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废墟》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8年7月到1921年1月的两年半时间内,苏俄币值的发行量增加25倍以上;而同期国家能够投放市场的商品,以棉布和食糖为例,1920年还不到1913年的7%。这体现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指令性计划经济缺陷显现
C.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迫切性D.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统计,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二年,苏维埃粮食产量比1921年几乎增加了9亿普特,工业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提高,这说明当时苏俄(     
A.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B.经济政策调整有其合理性
C.清除了余粮收集制的残余D.农业、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观察下表,下列对苏联(俄)四个阶段钢铁工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②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
C.③通过租让制引入外国资本D.④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7年底苏联粮食收购量比1926年减少了1.28亿普特,为此苏共中央成立特别委员会,派遣近三万名专门工作队员分赴全国各地督促收购工作,虽从1928年1月到3月总计收购了2.57亿普特粮食,但这引起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4月到6月粮食收购量再次急剧减少。据此可推知(     
A.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提升B.粮食收购问题使城镇出现粮荒
C.余粮收集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D.政府将会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1922到1924年,经过货币改革,苏联切尔文(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1924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这反映了当时(       
A.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B.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
C.苏联工业化取得成效D.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试图以各种角度研究社会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从现代化的模式出发研究社会发展。如图是一位学者对现代化模式的总结,呈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和研究的诸多规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等


从材料中提炼现代化发展和研究的一个规律,并运用至少两个国家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规律,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9 . 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     
A.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B.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D.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023-03-09更新 | 2306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自1976年之后,苏联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地位。1976至1980年苏联的年均粮食进口量已超过2100万吨,1981至1983年达到3500万吨,1984年仅从发达国家就进口了3633万吨粮食。这种趋势说明(     
A.农庄农场体制改革已成必然B.美苏冷战在对峙中存在缓和
C.滞胀危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苏联已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