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4 道试题
1 . 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充分的显示出来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D.列宁主义的思想指导性
2023-07-16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时,苏维埃这种组织形式很快重新出现并蔓延开来。在1917年3月,全俄国已经有600多个苏维埃,其中多数为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有大批的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并且有不少联合形式的苏维埃。因为苏维埃是广大劳动者自己选举出的组织.他们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是在和专制政权斗争中产生的组织,苏维埃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尤其是士兵代表苏维埃直接就是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俄国实际上存在着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摘编自郭春生《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的创建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选择了苏维埃作为唯一可能的政权形式,并通过苏维埃把政权全部交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劳动者手里。1918年1月,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把苏维埃政府改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列宁认为,“这次代表大会巩固了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政权组织,为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画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路标”。

——摘编自张小芳《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选择苏维埃政权形式的原因。
2023-07-13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是1921~1923年苏联(俄)租借给外国资本家的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这说明当时苏联(     
A.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得以消除B.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高度依赖外资发展本国工业D.利用市场化手段发展自身经济
4 . 1921年列宁谈话时讲到:“小农经济存在有其必然性”,“抓大工业建设的同时兼顾小农经济,这关乎千百万农民的生存状况”。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推行粮食税B.领导十月革命
C.实行租让制D.推广集体农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21 年底,列宁指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据此推断,苏俄(     
A.制定经济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B.决定实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的问题D.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发生转移
2023-07-12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198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007年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迂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0—1953年期间,苏联的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以及60%的肉和奶,而所得的钱还不够用来支付把产品运往收购站的运输费。农庄庄员的劳动日报酬很低,平均不到一个卢布。这反映了(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大B.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C.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苏联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22年5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法令,租期开始为三年,后来延长为六年。1926年苏联出租土地的数量达到1090万俄亩,零工约250万人,使用劳动力的农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9.8%和35.4%。这一现象(     
A.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变B.适应了农业集体化的需要
C.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D.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2023-07-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曾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全部粮食都必须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调整为允许广大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将额外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拿到市场进行交换。这一调整(       
A.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B.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C.保障了国内战争最终胜利D.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