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     
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苏联1930年、1931年粮食产量和出口量数据表。这表明苏联(     
年份粮食产量(亿千克)粮食出口(亿千克)
1930年835.4483
1931年694.8518
A.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B.粮食产量不足制约工业化发展
C.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突出贡献D.用粮食支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2023-12-18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滚动测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十月革命后,印度地下报纸刊载了印度人民祝贺十月革命的文件;土耳其安那托里亚的每一个城镇、每一个乡村都流传着有关十月革命的信息;中国李大钊在报纸上颂扬和分析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新纪元B.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开始D.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2023-12-01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河南)-2024年1月“九省联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俄内战时,饥荒笼罩着农村,这是一组营养不良的儿童照片。


19291029日人群聚集在纽约华尔街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历史图片瞬间一瞥,印证了当时的危机与困局。为摆脱危机,走出困局,苏、美面临社会发展道路的重大抉择。运用20世纪前期的相关史实,围绕社会发展道路抉择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2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11月一轮复习诊断检测(二)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国家会很快消亡。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共同胜利说,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一国胜利论”的提出(     
A.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局面
C.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D.源于洞悉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特征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表:1921—1925年苏俄(联)的商贸政策,这说明当时苏俄(联)(       

领域

政策

私营商业

进行监察、监督、规定形式和手续,建立一种受国家领导并为国家服务的资本主义

民间贸易

不反对“正当”的贸易,而只对盗窃公物、逃避国家监督、监察和计算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A.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B.摆脱新经济政策束缚
C.利用市场机制恢复生产D.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3-11-05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8 .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提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这一主张(     
A.加强了国家对粮食的控制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
C.推进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有助于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9 . 1946年和1947年,苏联先后通过《关于加速发展生产日用品的国营轻工业的措施》《关于战后大力发展农业的措施》等决议,决定1946—1950年对纺织工业部的投资由59.9亿增加到73亿卢布,对轻工业部的投资额由21.8亿卢布增加到29亿卢布,分别增长了21.9%和33%。这表明(     
A.拉开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开始得到纠正
C.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调整D.国际局势的缓和有利于苏联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着新经济政策的斗争中,斯大林取胜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政治体制使他拥有组织上的优势。但是,他终究是得到了中央全会多数领导人的拥护。这说明他的胜利背后有其社会基础,这样的社会基础不利于推行新经济政策,而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B.缺乏相应的政治改革
C.建设理论未得到发展D.急于发展的赶超心理
2023-10-11更新 | 17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