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

——摘编自张雷声《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材料二   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此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摘编自罗英《探究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言论中“进步”与“后退”的内涵,并分析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谈话的目的和内容,说明该谈话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2年的一份会议记录中写道∶"乌克兰有粮,而这两位'钦差大臣'一定能把这些粮食征购上来";"是的,斯大林同志。庄稼不坏,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收割和采购"。这次会议的历史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俄乌矛盾导致粮食短缺
C.苏联工业化步入高潮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
2022-03-25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前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宣传海报,题为《面向未来》。海报上列宁正挥手指引人民面向未来,背景是冒着浓烟的烟囱和巨大的工厂厂房。该海报
A.展现了当时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B.反映了该时期国内形势的变化
C.体现了浪漫主义流派的艺术特征D.展现了前苏联工业化的杰出成就
2021-12-10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1月调研历史试题
4 . 苏联是冷战时期的大国之一、其发展予人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力量对比的变化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前提条件,……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相继建立,使社会主义形成世界范围的体系,达到了世界领土的26%和人口的35%。第三世界爱好和平的中立和不结盟国家的成长壮大,使社会主义阵营在反对新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了可靠的同盟军,国际舞台上开始出现由欧亚两洲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广大的“和平地区”。

其次,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客观依据。苏联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农业前景同样使人感到乐观……苏联军事力量也有明显增长,在核武装及共运载工具上的进展使苏联“掌握了抵制战争力量的东西。”

第三、武器的破坏力使核时代的和平共处有了更为迫切的必要性,它使人们重新思考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防止战争及和平共处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平共处对人类命运和各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关注使之有可能赢得广泛的支持。

——梁智华《论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苏联剧变的根本性原因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也就是说,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弊病太多,已经走不下去了,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去寻找。对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亦应从制度中去寻找,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领袖人物。……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二战后还推行到东欧各国。在1933年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后,苏联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利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了经济高速发展,在其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本上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的弊端也在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科学社会主义越来越远。

——陆南泉《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和中国应吸取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2024-04-0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据如表可知(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原因探究
时间作者论文名称主要观点
1996年薛汉伟等《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
和历史命运》
新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善的,虽然十分重视市场机制,但在实践中把市场的存在
同小农经济的存在相联系
2004年王世涛等《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
原因及启示》
斯大林没有把握住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始终以解决革
命问题的模式审视新经济政策
2005年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
释及其命运
领导层没有取得共识,理解的层次因人而异,谁
执掌最高权力,谁的主张就得到拥护
A.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B.历史认知需要适时加以总结
C.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D.新经济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2024-04-11更新 | 179次组卷 | 8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7年12月6日,美国国务卿蓝辛给驻俄大使弗兰西斯致电:威尔逊总统期望美国代表拒绝所有同布尔什维克政府的直接联系。12月15日,蓝辛又通知美国驻欧洲各国、日本和泰国的外交代表,不要承认布尔什维克政府,也不要与该政府任命的俄方外交官员有直接的接触。这可以用来说明(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B.美国称霸西方世界的野蛮行径
C.三年国内战争对俄国打击沉重D.苏俄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的原因
7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21-22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爆发后,美国通过武装干涉、经济封锁等手段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年轻的苏维埃意识到要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生存,必须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但是,俄罗斯帝国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已被战火摧残殆尽,西方国家对苏联又采取经济封锁,工业的发展缺少国内和国际的有利环境。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等国家自顾不暇、商品滞销,需要扩展海外市场,这给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困境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装备提供机会。

——摘编自兰庚泽《苏联工业化中的美国因素》

材料二   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后,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上由租让、合营公司的形式转为进口机器设备或者聘请外国公司承建工厂的形式。通过与美国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协定,设计、装备苏联的重要项目。1929-1945年,苏联与西方国家共签订了217个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139个。1933年,在经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苏联和美国建交。当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后,苏联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开始减少,1937年比1931年减少了87%,1937年进口机器只占国家总需求量的0.9%.

苏联在引进的项目上,成套设备过多,技术专利较少,消化、创新能力较弱。在引进的效率上,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办事拖拉,基层企业往往也缺乏热情。

——摘编自姜凌《苏联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引进美国技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外国技术的引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