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里的革命指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社会革命
2018-12-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由于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历史性建设社会的特点,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B.以高度集权为核心内容
C.推动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D.不能促进苏联经济发展
3 . 有学者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可知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翻译有误
B.“余粮”征集制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C.国家的做法受到人民的拥护
D.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2018-06-02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D.大规模开垦荒地
5 . 20世纪以来,以“红色”和“十月”命名的商品不胜枚举。如今,“红色十月”巧克力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本土品牌之一,其厂址选定在克里姆林宫附近。这一品牌的命名主要得益于
A.俄国十月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2018-01-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16-17高一下·北京·期中
名校
6 .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并存
2017-08-06更新 | 453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8 .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D.以党代政,个人崇拜严重
9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
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
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
10 .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发展模式(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使它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也未必长久有效。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