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斯大林模式从形式上看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际上它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片面追求公有制,政治上忽视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一致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反面证明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的现代化建设
D.斯大林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2 . 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采用计划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
B.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经济
C.满足民众日常生活的物质要求
D.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但这是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同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收价93卢布。

材料二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该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通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对吗?为什么?结合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评价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工业化建设。

(2)概括材料二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启示?

2018-07-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决议:“征税方式是从农户生产的产品中按百分比或一定比例提取,征税时要考虑农户的收获量、人口和实有牲畜数量。”这表明苏俄将
A.征收所有余粮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征收粮食税D.取消自由贸易
5 . 如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D.“斯大林模式”的实施
6 . 一位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对苏俄的哪一政策的不满?
A.余粮收集制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实行粮食税
8 . 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开垦荒地
9 . 下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此漫画最适合用来说明

A.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问题
B.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
C.苏联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D.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
10 .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出发,在长达二十天的航程中,他与船友不可能的聊的历史事件是
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B.联合国的建立
C.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D.中日甲午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