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该法案要求农民减少耕地,自定限额,政府则按照“平价”付给同意减产的农民以补贴。这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这一政策过于僵化,不利于土壤保持,只付给农场主补贴,却忽视了佃农和雇农利益。最终,1936年1月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终止实施该法。

材料二:1936年2月,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规定向农场主提供补助金,换取他们不种消耗土壤肥力的农作物。同时,此法案还规定建立“土壤保持区”以控制土壤侵蚀,帮助农民制止其土地的侵蚀活动。

——均摘编自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直接目的并说明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1927—1928年苏联在粮食收购问题上出现“危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的破坏。当时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为一个工场的社会,苏维埃制度不能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国有工业与小私有制农业是相互排斥的。斯大林不相信广大个体农民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必须想办法拴住农民,让农民听命于国家。

——摘编自崔剑《从农业政策看苏联解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为“拴住”农民所采用的政策。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2 . 1922年5月,苏维埃政权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为三年。法令还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该法令
A.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为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C.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恢复
2019-09-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20世纪50、60年代,苏联农场3800万农业工人生产的农产品,大约相当于美国400万农业工人所生产的80%。造成这一悬殊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苏联气候比美国恶劣
B.苏联工农业政策挫伤农民积极性
C.苏联尚未实现工业化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脱离了实际
2019-09-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在1928年至1952年的24年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三倍半。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上全盘集体化
D.新经济政策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对广大农民的让步,被叫做“农民的布列斯特”,是为新经济政策的开端。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农民有了余粮,于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恢复了曾经被严格禁绝的市场交易,恢复了货币、交换、价值、市场机制的运用,突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概念,把市场引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虽然1920年代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包括列士在内,当时并没有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考虑改革问题。由于在经济上向长期被看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农民作了让步,作为补偿,在政治上反而朝加强专政的方向发展。

——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

材料二   中国、越南、古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实行了经济改革。而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了“政策”的烙印,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运作模式。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经济总量逐年高速增长。“新经济政策”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具有显著的意义,最终指明了继斯大林模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

——盛维充、王艾青《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对农民做出让步的?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打上列宁‘新经济政策’烙印”的?
6 . 苏联通过实施若干个“五年计划”,将识字率从1926年的56﹒6%提高到1959年的98﹒5%.1961年,苏联外科医生的人数增加到425700人,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到69岁。苏联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儿童补助等。这说明,苏联实施“五年计划”
A.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B.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求
C.有助于工业发展模式转型
D.切合了本国的基本国情
2019-07-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当俄国结束了“战争一革命一战争”的轮回之后,民众发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甚至于面包都极度缺乏,农民对工业品、工人和市民对面包都有急切的需求,但不是买不到就是买不起。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
B.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
C.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D.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8 .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这一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是
A.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B.市场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C.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D.认识到苏俄已建成社会主义
2019-07-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9 . 斯大林在苏共十五大提出,农业发展速度之所以落后于工业,“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业技术过分落后和农村文化水平太低,另一方面特别是因为我们的分散的农业生产没有我们国有化的联合经营的大工业所具有的那种优越性。”为此,苏联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牺牲了工业发展农业
C.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D.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水平
2019-07-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易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冷战”格局的形成美苏对峙
C.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019-07-01更新 | 15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