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某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时指出“这种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经济举措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D.建立苏维埃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强调十月革命(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通过和平的方式夺权D.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3 . 如图为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变化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
A.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后果B.新经济政策利于粮食增产
C.农业集体化增加粮食产量D.余粮收集制保障粮食供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认为该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不能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024-05-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21年3月,面对当时国内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下列属于新经济政策举措的是(     
A.推行余粮收集制B.禁止私营企业发展C.实行指令性计划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2024-05-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曾采取这样的措施“为了保障战争前线粮食的供应,苏维埃政权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到国家手中。”该措施实施于(     
A.“一五计划”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
2024-04-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出现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C.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壮大D.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为此苏俄实施了(     
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024-04-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初,俄国农民提出:“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存的种子都吃掉”。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确立斯大林模式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4-04-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 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 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 年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 年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材料三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 21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 2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结合所学,从危机处理的视角评述这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三个关键词以说明我国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变化依据。综合材料一二三,围绕“应对风险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