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 .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的中间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面临敌人的强大攻势B.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政治危机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势力大举入侵苏联

3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的工业化是靠数十年数百年掠夺殖民地,在那里收集“追加的”资本……这是一种工业化方法。这对我们是行不通的,因为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以掠夺为目的的军事侵略都是和我们苏维埃政权性质是不相容的。……还有第四条工业化的道路,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

——摘编自斯大林《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道路在资金来源、起始生产部门、历经时间三方面的不同。

材料三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这时期的工业化的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非常重大的特征是农村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4 . 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
B.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C.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 .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增长状况。其中1932~1937年工业增长尤为迅速,主要原因在于苏联实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D.斯大林体制
6 . 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是指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C.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7 . 1921年,列宁在会见美国富翁阿曼德·哈默时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列宁使苏俄“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8 . 看图回答问题:

(1)根据5幅图所反映的内容,指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

(2)根据图4,5,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以上5幅图以及所学知识,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教训。

9 . 下图是苏俄(联)的粮食曲线变化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宣布退出一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
10 . 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与自由
2017-07-01更新 | 252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