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2020-07-11更新 | 7191次组卷 | 81卷引用:(选必二)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中案)
2 .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2020-04-09更新 | 921次组卷 | 27卷引用:(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中案)
3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EB.B=HC.B=GD.D=H
4 . 宣传画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下列苏联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玉米运动”       ②“改革与新思维”     ③“新经济政策”     ④“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5 . 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C.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成粮食的歉收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6 .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为此,苏俄(联)推行了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集体农庄制
D.义务交售制
7 .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2771次组卷 | 70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册预习卷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8 .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D.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2018-10-11更新 | 157次组卷 | 19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数据对比。由此可知
类型播种机收割机牲畜
集体农庄2.2台/100俄亩2.07台/俄亩13.8头/俄亩
个体小农0.3台/100俄亩0.6台/俄亩17头/俄亩
A.为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B.农业机械化基本完成
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
D.集体农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