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十月革命后,俄国为此进行的实践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D.“新经济体制”
2 .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贸易自由就是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观点,而1921年后,列宁逐渐认为“不必害怕资本主义的某些滋长”,“我们的任务就是经商做买卖”。列宁对商业贸易态度的变化得益于(     
A.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功实施
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迅速推进
2023-08-29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卓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为1927~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进程的数据统计。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苏联(       
年份集体农庄数目(万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数(万户)占农户总数(%)占播种面积(%)
19271.4819.470.8——
19283.3341.671.72.3
19295.701003.94.9
19308.5960023.633.6
193121.11130052.767.8
193221.11149061.577.7
193322.45152063.081.3
193724.37185093.099.1
A.农村向社会主义过渡B.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C.“苏联”模式得以确立D.公有制优越性凸显
4 .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阶段名称

特征

15-16世纪

准备阶段

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农业文明逐渐瓦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产生现代化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17-19世纪初

启动阶段

第一步是在思想、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18-19世纪初西欧造出一个断的生产力,引导出一种新的文明。

19-20世纪

成熟与全球扩张阶段

西方显然已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殖民侵略同时扩张,起到了为现代化做铺垫的作用,“殖民主义”承担了马克思所说的“双重的使命”。

二战以后

新的转型迹象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动向,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概述英国近代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每个阶段列举一例史实说明即可)。
(2)参照上述模式,尝试为苏俄(联)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每个阶段需包涵时间、名称、史实与特征等三个基本要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70年,苏联学者在一封对领导人的呼吁书中写到:“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根本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正好相反,在于我们生活中与社会主义相抵触、与社会主义格格不人的那些特点和情况。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斯大林时期的公共行为规范……”苏联的这一困境(     
A.由斯大林个人因素造成B.根源于苏联模式的弊端
C.说明苏联模式完全失败D.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绵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俄共产党内部分人士对新经济政策持否定态度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启示。
2023-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20年代,苏联为了扩大在农村的政治影响,创新性地运用了宣传画的手段。由艺术家创作的新型工人和农民形象的宣传画进入到每一个村庄,以新的偶像替代了过去农村常见的宗教偶像。这表明(     
A.宣传画形式与农民认知特点契合B.宣传画成为苏联舆论宣传喉舌
C.新经济政策实效性得到农民认可D.工农苏维埃政权借此深入人心
2023-06-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谈到:“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民众渴望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B.社会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C.新生政权遭到敌人的恶意攻击D.部分知识分子需深入理解国家政策
2023-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列宁实行的租让制,即在政府监督下,在一定的期限内,将一部分矿山、森林、油田、企业、工厂、可耕地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其在租期内获得部分产品和额外利润,租约期满后,全部机器设备归苏联所有。这(       
A.说明苏俄开始工业化建设B.反映出苏俄模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D.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承认苏俄
10 . 1929~1931年,苏联研制了第一批液体火箭发动机。1949年自行研制的P—1A火箭发射成功,为设计和制造大型火箭奠定了基础。1957年,以洲际导弹为原装改造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加加林成功升入太空。这表现苏联(       
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国家制度体系具有一定优势
C.工业发展水平赶超欧美D.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