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列宁指出:早期工人运动,“这是工人运动最初的、开始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是必要的,因为对资本家的憎恨心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促使工人产生自卫要求的第一个推动力。”由此可知,列宁认为早期工人运动(     
A.蕴含了爱国主义的特质B.带有自发性的特征
C.受到空想社会主义影响D.其失败具有必然性
2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沃波尔    华盛顿     瓦特    史蒂芬孙     马克思     爱迪生     贝尔     列宁     甘地 扎格鲁尔     斯大林     卡德纳斯
2023-04-19更新 | 40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     
A.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B.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C.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D.切实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4年,俄共十三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发展经济是要有利于资本主义,还是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呢?”“蜕化的问题是存在的,资产阶级不相称的发展的危险是存在的,而且毫无疑问它正在农村兴起。”该报告说明当时苏联(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新经济政策遭到质疑
C.战时共产主义无以为继D.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苏俄(联)党内,还有相当一批人患有“怀旧病”,他们认为在那个“英雄年代”里,所面临的环境是艰难的,但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是美好的。只要战争一结束,生产就会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本不需要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就可以到达真正的共产主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得民心B.苏共党内对发展道路未达成共识
C.新经济政策实施具有盲目性D.人民群众对工业化建设充满期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23—1924年,苏联国营工业和合作社工业的比重已经达到76.3%。1925—1926年,苏联总共有52家租让企业,产值仅占全国大工业总产值的0.4%。这说明苏联(     
A.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显著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条件成熟
C.工业发展速度领先西欧国家D.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023-02-0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全过程纵向评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9年,联共(布)通过决议,明确规定由联共(布)中央直接领导的共产主义科学院应成为全国科研的中心。1932年,联共(布)还通过了《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成立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苏联作家协会和各艺术团体并在协会中成立共产党党团。这些措施(     
A.有利于科学文化事业走向繁荣B.有利于苏联模式的形成
C.抵制了经济危机下的西方渗透D.加速了苏联工业化进程
8 . 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轻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据[]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9 . 20世纪30年代,苏联影片《大马戏团》上映,故事的女主人公原是美国杂耍舞蹈演员,因生下了带有黑人血统的小孩,在美国饱受排斥,后来通过到苏联巡回演出马戏的机会,发现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还不会因为孩子的肤色遭受不平等的对待。由此可知,这部电影的公映(     
A.旨在凸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引起了美国各政党对种族歧视的关注
C.展现了苏联领先世界的电影生产能力D.是对美国的文化冷战政策的有力回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普遍存在焦灼情绪。……《人民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还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个历史关口,邓小平反复强调,要沉着应付国际格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经济改革,加快发展。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改革是如何越过市场化临界点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指出材料二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至80年代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焦灼”情绪的国际背景。并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022-12-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