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1917年4月至11月,列宁对俄国革命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从“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到“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B.列宁主义的不断发展成熟
C.国内叛乱以及协约国干涉D.布尔什维克群众基础壮大
2 . 下表所示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对导致表中变化出现的因素分析正确的有

年份


项目
1913192819321937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电力15107432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②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③农业集体化提供的资金等条件④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热情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1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A.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B.新经济政策取得很大成效
C.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D.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
4 . 1917年列宁的部分重要文章、信件及会议讲话(节选),据如表可知,列宁观念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4月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
7月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11月任何一个政党真正想要成为人民的政党,就必须明确地、斩钉截铁地说:我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A.俄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变化B.西方武装力量干涉俄国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提出D.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基础壮大
2022-08-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包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A卷)
5 . 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逐年增加,且其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高峰时一度达到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左右。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缘于(     
A.西方国家对苏联经济的封锁
B.法西斯国家对和平的破坏
C.经济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D.苏联工业研发能力的增强
2022-07-14更新 | 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
A.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较小
C.农产品进口贸易不断扩大
D.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
2022-07-09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1913一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据此可以说明。
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
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
畜牧业(%)10072121121
粮食(万吨)7.654.5197.24794.7

A.确立新的经济建设模式B.经济建设离不开市场的作用
C.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D.总体上已完成工业化建设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推进现代化。

——摘自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较四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

——摘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经济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70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2021-09-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B.国家实行实物配给制
C.农产品收购制代替义务交售制D.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重新调整
10 . 苏联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莫斯科的独特面貌。其中提到:“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A.反映了计划经济推动社会发展B.说明广告不断推动苏联经济发展
C.再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卓有成效D.折射出新经济政策激发社会生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