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2年10月11日,苏俄人民委员会授权国家银行以黄金和外汇担保发行银行券——切尔文。切尔文直接与黄金挂钩,一个切尔文含纯金7.74234克,等于旧俄10个金卢布。切尔文的发行(     
A.冲击了世界货币金本位制度B.保障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C.有利于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D.意在统一财经保证战争的胜利
2023-11-25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的举措有(     
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采用指令性计划的经济管理方式
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
3 . 有资料显示,苏俄1920年煤炭开采量为870万吨,只比1899年稍多一点;生铁冶炼量为11.6万吨,比1860年减少二分之一;棉织品产量只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许多铁路和桥梁被破坏,大部分机车和约占四分之一的车厢不能使用。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影响有限B.工业化建设进程十分缓慢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蕴含危机D.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2023-11-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17年2月,布尔什维克仅有党员2.3万人,到4月发展到10万人,10月达到35万人。而在9月的莫斯科杜马选举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从7月的70%下降到18%。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彼得格勒和俄国其他工业中心。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俄国(     
A.沙皇专制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逐渐丧失政权
C.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D.武装起义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5 .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6 . 1933年1月,斯大林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 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这表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有一定优越性B.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D.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
2023-11-22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22年11月,列宁指出:“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农民对他们目前的境况是满意的。……这是在一年内取得的成就。”苏俄“一年内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沙皇专制统治覆灭B.苏维埃政权建立C.苏俄经济政策调整D.农业集体化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这表明列宁主张(       
A.打开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B.建立美国式大企业制度
C.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3-1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党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符合这认识的措施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工业国有化
2023-11-21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针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经济集约化的发展方针。但戈尔巴乔夫上任后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局面:苏联在钢、原料和燃料动力资源生产方面早已无可匹敌,同时却由于浪费、无效的利用而又缺少这些东西以至于一些企业无法开工。当时苏联这些情况的出现(     
A.反映出经济结构比例失调问题有待纠正B.表明经济改革收效甚微
C.体现出国家技术落后导致工业发展迟缓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端
2023-11-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