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2023-05-23更新 | 25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3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2021-10-25更新 | 380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多种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2021-09-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投资分配表。(单位:亿卢布),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当时苏联
投资项目1922—1927年1928—1933年(总额为646)
工业(含电力,主要用于生产资料)52195
运输业2799
农业150232
冶金工业和机械制造业40

A.建立了投资平衡机制B.实现了各个行业的均衡发展
C.强化了农业优势地位D.改变了工业稳步发展的方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不能像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那样从轻工业开始,而必须从重工业开始”。为了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受命制定五年计划,在计划中对国民经济的投资、工农业的增长比例、冶金、交通各方面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控制数字和发展目标。另外还规定,必须逐步排挤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加强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1932年底“,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戴隆斌《斯大林传》

材料二   (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钢铁为例,五年内炼铁能力增加了280万吨,炼钢能力增加了253万吨。为了统一管理全国的经济,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以一只“看得见的手”调动经济的每一个细胞,需要建设什么工厂、生产什么产品、产品的产量和投资的规模,都由国家通过计划直接安排。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我国GDP从1978年的0.3645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

——摘编自《瞭望》

材料四   (苏联)是“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国家可以有高速增长的GDP,可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最高的大楼,很多的钢产量,可以超过美国的核弹头总数量。……但即便是在苏联最辉煌的上世纪70年代末,苏联工人的工资水平仅为美国工人的31%,居民消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33%。

——摘编自金雁《苏联解体20年祭》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一五”计划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模式和中国改革的不同结局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0-09-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
2020-09-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9年,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是关于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借鉴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020-09-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4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22年,苏联全国公私零售商业(不包括小商贩)已达47万多家。为进一步恢复发展经济,1923年苏联诞生了零售商业信贷业务。但从20年代末苏联减少了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零售商业贷款开始萎缩,1935年终止。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B.新经济政策的发展
C.工业化迫切需求下的调整D.战后经济体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