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苏俄政府在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1921年5月又颁布法令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一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说明
A.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C.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
D.已放弃了建立公有制经济
2 . 1921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1.5亿金卢布,1923年初增至3.5亿金卢布。从1922年到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856个增至1786个。这说明苏俄
A.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
B.新经济政策成果凸显
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D.轻工业成为发展重心
2019-05-14更新 | 93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3 . 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材料说明苏俄
A.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
B.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5次组卷 | 26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7 . 《列宁全集》记载:“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与材料中“改良、渐进的方式”相符合的措施是
A.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
8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29次组卷 | 3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该学者评价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0 . 强制性是余粮收集制的特征之一。联共(布)领导人、被誉为党内头号思想家的布哈林曾说过:强制是“吸引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手段。”布哈林认为强制性有利于
A.保证战时的粮食供应B.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C.组织农民,发展生产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