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30年代以来,斯大林主导的发展模式在国际环境非常恶虐的情况下保证了苏联的政局稳定、重工业高速发展,使其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说明斯大林模式(     
A.适应了苏联发展阶段性要求B.只适用于推动重工业的发展
C.是苏联战胜德国的根本原因D.符合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2 .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提出了对劳动者进行简单生产管理教育并立即实现人民自治的政策。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这一转变有利于(     
A.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B.推动苏俄工农联盟的形成
C.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D.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3 . 列宁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他甚至认为,合作社和国家资本主义“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恢复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C.取消商品货币贸易D.引入市场调节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俄国历史教材对十月革命描述如下: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欧洲部分的工业城市,布尔什维克通过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权,且速度相当快。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凯歌行进,其中84个省市中只有15个城市进行了武装抵抗。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沙皇政府的残余势力已不堪一击
B.俄国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不得民心
D.“一战”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2月,斯大林指示,要把解决技术问题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苏联党和政府相应地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决策、党中央通过了关于为五年计划中几个大的工程培养技术熟练职工的决议,在工厂普遍开办了技术训练班,成立了技术小组,办起了技术学校,实行了技术考核,这些做法(     
A.损害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B.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C.克服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D.完善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6 .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改革不仅没有结束阶级与阶级斗争,反而使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加强,只要资产阶级在一个国家内被推翻后还在国际范围内用十倍的力量加紧向社会主义进攻,这种专政就是必要的。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改革
A.遭到西方列强武装干涉B.以阶级斗争作为主要手段
C.严守无产阶级专政根基D.旨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22-05-21更新 | 382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大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十月革命后,列宁主持制定了原有工业区及乌拉尔、西伯利亚等新工业区的建设计划。至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区生产指数如图所示:(1913年指数=1)

由此推知,列宁主持制定上述计划的目的是(     
A.优化国家经济布局B.应对德国法西斯战争威胁
C.建立完整工业体系D.完成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2022-02-28更新 | 127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祁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8 .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报告中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这种“妥协”就是
A.让农民分享部分劳动成果B.建立工农代表苏维埃政权
C.退出一战,摆脱战争灾难D.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9 . 1921年4月,列宁说:“实现电气化需要170亿金卢布,而第一批工程大约要十年才能完成据估,靠本国的黄金储备和输出可以偿付110亿,还差60亿没有着落,就必须借债,或者实行租让。”由此可见,列宁主张
A.采用市场手段建设国家B.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C.利用外资优先发展轻工业D.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10 . 从苏联建立到二战前,美国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向苏联进行大规模技术转移。如通用电器帮助苏联建设大型水电站,福特帮助苏联建立拖拉机厂。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注重发展对外贸易B.取得引人瞩目成就
C.得到美国政府援助D.注意借助有利时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