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1 年底,列宁指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据此推断,苏俄(     
A.制定经济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B.决定实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的问题D.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发生转移
2023-07-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时,苏维埃这种组织形式很快重新出现并蔓延开来。在1917年3月,全俄国已经有600多个苏维埃,其中多数为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有大批的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并且有不少联合形式的苏维埃。因为苏维埃是广大劳动者自己选举出的组织.他们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是在和专制政权斗争中产生的组织,苏维埃手中掌握着大量的武器,尤其是士兵代表苏维埃直接就是革命的武装力量。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俄国实际上存在着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摘编自郭春生《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的创建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选择了苏维埃作为唯一可能的政权形式,并通过苏维埃把政权全部交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劳动者手里。1918年1月,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把苏维埃政府改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政府”。列宁认为,“这次代表大会巩固了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政权组织,为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画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路标”。

——摘编自张小芳《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纪念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后俄国选择苏维埃政权形式的原因。
2023-07-13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是1921~1923年苏联(俄)租借给外国资本家的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这说明当时苏联(     
A.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得以消除B.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C.高度依赖外资发展本国工业D.利用市场化手段发展自身经济
4 . 1921年列宁谈话时讲到:“小农经济存在有其必然性”,“抓大工业建设的同时兼顾小农经济,这关乎千百万农民的生存状况”。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推行粮食税B.领导十月革命
C.实行租让制D.推广集体农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迂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22年5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法令,租期开始为三年,后来延长为六年。1926年苏联出租土地的数量达到1090万俄亩,零工约250万人,使用劳动力的农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9.8%和35.4%。这一现象(     
A.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变B.适应了农业集体化的需要
C.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D.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2023-07-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8年,苏俄人民委员会设立总局管理体制,由各个管理总局分别管理面粉、火柴、水泥、纸张等领域的经济生产。企业无须进行经济核算,只需完成管理总局提出的计划即可。到1920年底,国有化企业已达到37226家;由此推知,当时苏俄(     
A.建国伊始迅速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B.旨在适应战争需要而集中国家财力
C.积极推进公有化进而转移社会矛盾D.政策调整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023-07-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中写道: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由此可知,斯大林体制(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设计构想B.推动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模式D.摆脱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困扰
2023-07-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10 .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贵族上流社会生活迅速欧化,但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因改革而欧化,相反加强了东方化的趋势即君主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继续发展和强化。这反映了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当时沙皇统治的不得人心B.沙俄欧化使阶级矛盾激化
C.俄国现代化进程结构失衡D.沙俄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
2023-07-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