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大都采取护国主义立场,因而转到本国政府方面,第二国际破产。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对待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坚持正确的路线,不断揭露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并团结各国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努力引导本国人民以革命行动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战争政策。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以卡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蔡特金、梅林和威廉·皮克为代表的革命左派,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提出无产阶级的“敌人在国内”、“以战争反对战争”的革命口号。1916年他们组成“斯巴达克团”。5月1日在柏林发动了反战示威。李卜克内西为此而被捕判刑,更引起了许多城市的罢工抗议。1916年参加罢工的达12.9万人,1917年增到66.7万人。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国际工人运动发生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依据及启示。
2 .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020-10-05更新 | 6186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方人起初怀疑(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为新社会制定的计划,许多人认为它们一定失败,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苏联表现出极大兴趣,并认为它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西方人态度转变的原因在于
A.经济危机对苏联造成的破坏较小
B.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C.德国法西斯势力发展威胁欧洲和平
D.苏联公有制体制显示出优越性
2020-04-13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升学班)试题
4 . 俄罗斯学界和官方通过的《俄罗斯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教学法总体构架》大纲指出,早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大吹大擂“发达社会主义”的辞藻下,苏联的“体制性危机已经成熟”。这种“体制”(   
A.产生于新经济政策时代B.曾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C.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的取消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5 . 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待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
A.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B.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
C.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D.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
6 . 1920年1月,苏维埃政府撤销了人民银行,职工可以免费从国营和合作社分配点凭证领取食品、日用品和燃料,经济生活几乎完全实物化。苏维埃政府的做法
A.得到下层民众的普遍赞同B.导致了苏联国内局势失控
C.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D.服务于特殊时期经济需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五”计划前,苏联的积累率为19%,“一五”计划提高到了33%。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积累率为15%。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