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7 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主要是出于
A.推行仁德的旨趣B.防御狄人的思量
C.拓展疆域的需要D.羁縻笼络的考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楚人没有及时贡奉用来缩酒的茅草,害的周天子无法祭祀祖宗。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A.礼乐制度在齐国得到较好保存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尚存
C.诸侯与天子之间存在义务关系D.社会秩序面临冲击与重新构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里耶秦简户籍簿有释文:“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对此,学者们解读为: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此秦简(       
A.作为秦朝征发赋役的重要依据B.印证秦朝基层治理实行里甲制
C.说明秦朝以严刑峻法进行治国D.反映秦朝户籍登记制度已完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宋代元丰七年,苏轼上书神宗说:徐州利国“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雇佣劳动广泛出现
C.官营手工业规模大D.政府鼓励冶铁发展
2020-02-02更新 | 18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明代的“恒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每块版代表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地印到同张纸上,拼集成为一个整体。由此可知,“恒版”印刷
A.属于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B.适用于单幅作品的大量印刷
C.最早应出现于南北朝时期D.对文化事业的作用十分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870年日本派员来华议时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这表明李鸿章
A.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B.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
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D.固守传统的夷夏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早期维新人士王韬指出:“中国,天下之宗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王韬此论反映了
A.民族自尊的文化认同心理强烈B.民族自尊的社会氛围比较浓厚
C.民族自省的变革意识开始出现D.民族觉醒的国家观念正在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的概况(部分)统计表,分析表格中两个时期的译著变化,得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A.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会科学译著
B.近代中国遭受日本侵害甚巨,受其影响也最深
C.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译著变化的重要因素
D.二十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开始谋求变革旧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毛泽东曾说:“对付蒋介石,就要像陕北农民赶着毛驴上山,前面要人牵,后面要人推,牵不走还得用鞭子抽两下,不然它就耍赖、捣乱。”毛泽东这一说法
A.进一步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使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得以基本实现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
D.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商业在社会商品总批发额中占67%;资本主义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其中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所占的比重如表。据此可推知(     
工业部门所占比重工业部门所占比重
电力36%水泥26%
煤炭28%机器及机器零件50%
硫酸27%棉纱47%
烧碱59%面粉79%
卷烟80%火柴81%
A.私营工商业作用不可忽视B.国民经济获得恢复发展
C.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进行D.经济建设任务举步维艰
2024-05-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罗马法规定,诚信是开展民事交往的必备条件。在诚信原则的基础上,罗马法创制了“诚信诉讼”,即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作出公正判决,无须拘泥于形式恪守法规。这表明罗法
A.适应社会现实需要B.背离法律至上原则
C.注重维护政治权威D.坚持裁量的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所有中世纪西欧的城市都是一种社会共同体,成员一般无血缘关系,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种契约或是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或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没有任何城市公开宣示或建立等级制。据此推知,中世纪西欧城市(     
A.已初步体现了近代文明精髓B.实行王权与教权共治的体制
C.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主体单位D.封建主对城市控制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9世纪末,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傅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政府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
B.经济高速发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
C.马恩直接领导德国共运成效显著
D.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
2019-10-17更新 | 166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待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
A.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B.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
C.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D.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45年《波茨坦公告》决定拆除德国军事装备和其他重工业;同年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宣布,对欧洲进行的建设性援助必须从恢复德国开始;到1946年底英法美三国在德国占领区实现经济统一,勾画出了联邦德国的轮廓。以上进程表明
A.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峙B.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初见成效
C.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已初步形成D.确定了国际贸易非歧视化原则
2020-01-20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示意“封”“郡”二字的字形结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从表中字形结构演变来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异同点,并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4-01-2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甘肃)-2024年1月“九省联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惟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思,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实现立宪政体的“惟一根本之条件”是什么,为此,他做了哪些努力?
(2)结合史实,简述你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卢浮宫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

材料一   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

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宫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宝荟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据郑欣淼《故宫博物院8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并简述抗战迄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及其体现的时代价值。
2024-05-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8661934)认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内藤湖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时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文学上,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及所学,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试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赞同、质疑、反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经济史(旧)
5
文化史(旧)
6
中国近现代史
7
世界史
8
文化交流与传播
9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单题
20.65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单题
30.4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单题
40.65民营手工业单题
50.4印刷术  宋元科技 单题
60.6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70.65早期维新思想  戊戌维新运动单题
80.65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90.6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单题
100.65一五计划单题
110.65罗马法的评价单题
120.65中世纪城市自治单题
130.6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单题
140.4苏俄政权的创建与巩固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单题
150.65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秦朝的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分封制
170.4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80.65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三、论述题
190.4唐诗  宋词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宋元文学艺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