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
A.B.
C.D.
2021-12-17更新 | 430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3年—1964年,苏联农业生产增长了70%,工业生产增长了1.8倍,工人平均工资增长了约40%。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尚有影响
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摒弃了重工业优先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
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
B.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
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
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20世纪祖国史》(俄罗斯教育部审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在苏联产生的不良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2018-04-1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