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1 .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
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 .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帮助欧洲经济复兴B.是金元外交的继续
C.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D.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3 . 下列各项,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是
①欧共体的形成   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 观察下图漫画,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6 . “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这评论的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成立D.柏林危机的爆发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三“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国情咨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美欧关系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因素。

8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
C.有利于世界和平D.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
9 .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美国的安全,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大国关系的体现
B.意味着美苏“大国合作”政策的终结
C.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D.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10 . 我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内容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开始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不断发展。此课题可能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B.《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C.《两极格局之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美苏霸权的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