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的主导力量,因此对苏联及其盟友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而现在,随着“东升西降”的态势显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无力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转而构筑不同议题的防御性铁幕以保护自己与盟友。

材料二   近年来,美国推动大国竞争回归,但和平发展大势未改;全球化进程虽受挫折,但其趋向仍然是积极的,新型全球化必将体现超越性和先进性;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使得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联袂应对全球挑战的呼声愈加强烈;地区合作受到更大关注,地区意识和地区认同愈加强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网《多极化世界加速向我们走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攻性遏制政策”的一个表现,谈一谈中国该如何面对“防御性铁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07-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10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对苏缓和,美国对苏粮食出口量得到大规模提升。除了卡特政府期间短暂的中断外,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中采用“联系战略”,将经济议程与其它议程联系起来,通过相互“挂钩”的方式以绑定经济交易和政治交易。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至1984年时,能源出口的收入已经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之后苏联的外汇甚至有三分之二要依靠向西方国家出售石油;而与此同时,粮食已经占到苏联进口商品的四分之一。“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

材料二   1985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迫使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忍受着油价每下跌一美元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的绝境。然而此时苏联来不及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损失,1988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以至于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满足西方的附加条件,最终走向了改革失控和解体。

——摘编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全面战略博弈的主要做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经济博弈失利的历史原因,并谈一谈美苏经济博弈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2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印度尼赫鲁政府在军事较量失败后,计划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象的第一个五年国防计划,希望通过美国的援助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对此,美国约翰逊政府延续了肯尼迪时期援助印度的一贯做法,但政策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约翰逊奉行印巴平衡原则,不愿过于偏袒印度,并且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附加了更多前提条件,索要政治回报。

在制定国防计划的过程中,美印双方对中国威胁的判断、应对方式、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手段等核心问题上存在明显歧见。例如,印度想要组建超音速战斗机中队,但美国政府认为超音速战斗机不是对抗中国所必须的装备,且印度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施。向美国索要而不得后,印度便积极地与苏联接触。此后,约翰逊政府在亚洲的战略重心逐渐转移至东南亚。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对南亚次大陆实行武器禁运,中断所有军事援助,并且撤销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国驻印军事供应代表团。至此,美印军事关系史上的一段蜜月期宣告结束。

——摘编自刘恒《美国对印度第一个五年国防计划的援助和限制(1962-196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十年代美印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结合两国关系的变化,谈谈对现代国际关系的认识。
2023-09-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材料二 1945-1985年,全世界共发生了300多起局部冲突和战争。1989年,苏联军费开支为773亿卢布,占国民收入12.1%。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平均年度军费达3000多亿美元,占国民收入10%左右。到9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由战后初期的60%下降到23%1981-1985年间,苏联国民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1%3.1%2.2%1.8%。……双方不信任竞发展到1983年苏联把韩国一架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而击落;许多文艺作品以对方为假想敌,把对方描绘成间课、特务,杀人犯。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的主要后果,并由此谈谈冷战对世人的启示。
2022-11-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要建立和维护一个“势力范围”,以确保国家安全,并努力扩展 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美国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威胁”和“领导”世界则力图削弱乃至击垮苏联。 一个极力地伸张“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阵营;一个极力地维持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性, 推广美式民主制度。

——摘编自任海滨《浅析美苏冷战的起因》

材料二   二战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自从登上国际舞台,就把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及平等权益作为重要目标。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集体斗争的方式为变革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成为推动国际 关系民主化的一支主力军。同时,欧盟、日本等美国的传统盟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自身实力 的增强,也越来越增强了反对美国独霸世界、争取成为未来多极格局中独立一极的意识,纷纷在改革联合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设想和努力。此外,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大国也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李慧颖 《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演变趋势与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参阅下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                                      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

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原因:

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前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前苏联的制度解体。

——《前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