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苏联漫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在1954年的作品《片面的经济》,在我国一度被用来说明苏联模式的弊端,然而经考证人物形象及其身体上的文字,以及1952年联共(布)十九大报告,判断此图意在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对此图认识的变化最能说明(     

A.一手史料的可信度最高B.历史解释应置于当时历史情境中
C.冷战影响艺术家的创作D.对史料的解读应取决于作者身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存在对阿拉伯河主权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胡齐斯坦地区是大油田区,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围绕该河的争斗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期,而英、俄势力的插手使两国的纠葛复杂化同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上多次交战,彼此都统治过对方,积怨较深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但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由此,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之间爆发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给两伊、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为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伊战争为美国实现提供了契机。美国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利用各种非战争手段,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美国认为,两伊都不能过分强大。如果伊拉克强大,伊朗就会受到外国势力的干预;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就会向海湾乃至中东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思想,对美国及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投,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

——摘编自冀开远《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材料三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每一种文明类型中的核心国家对文明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其中,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各有一个主导的核心国家;西方文明有两个核心国家,即美国和欧洲的法德核心;伊斯兰、拉丁美洲和非洲文明则缺乏核心国家。基于这一框架,亨廷顿预言,西方和中华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将构成世界秩序的主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

——摘编自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二探究两伊战争历史,概括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简评美国对两伊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文明的冲突”相关内容,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9年5月17日,刚建立的古巴卡斯特罗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案》,决定直接没收大地主超额的土地,没收后平均分配给乡村工人,该法案还规定,蔗糖种植园不能为外国人所有。这引起在古巴拥有大地产和种植园的美国资本家的恐慌,他们纷纷向政府呼吁向古巴政府施压。美国随后的经济制裁战推动着古巴在政治立场上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靠近。在东西方对抗的背景下,冷战支配着国际政治,美国政府对古巴的一系列反美行为和其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密切发展做出了冷战的解读。1961年4月17日,由中情局训练和武装的流亡美国的1500多名古巴人组成的代号为2506的突击旅开始在猪湾的东入口吉隆滩登陆,正式突袭古巴。这次入侵遭到了古巴军民的顽强抵抗,古巴军队在三天内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入侵的第一次胜利”。

——摘编自朱大伟《猪湾事件与古巴的共产主义道路选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猪湾事件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取得猪湾事件胜利的意义。
2024-03-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国乙卷)
4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来,在西方含有政治宣传意味的艺术作品中,章鱼形象屡见不鲜,扮演着多重角色。下面是不同时期的四幅含有“章鱼”形象的艺术作品。

图1《滑稽欧亚外交地图》
[日]小原喜三郎创作于1904年
图2《下一个!》
[美]开普勒创作于1904年

图3《保持信心,系统的截肢手术正在进行》法国维希政府出版于1942年图4《美国人在美国!》法国漫画家创作于1950年

——摘编自李汉平《张牙舞爪的邪恶隐喻:西方绘图传统中的章鱼》

从上面四幅作品中任选一幅,对其中的章鱼形象加以解读。(要求:选择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4-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军事格局发展进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大国军备竞赛是美苏之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两个平行市场”反映了美苏经济冷战的排他性
C.冷战后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主宰者
D.“一超多强”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下图解读合理的是(     

A.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使民生投入减少B.美苏关系全面缓和降低60年代国防投资
C.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转型D.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美国工业发展战略
2024-05-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8 . 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政要表态
英国首相威尔逊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就极难恢复
法国总统戴高乐有朝一日,英国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之一),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
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政治漫画以夸张的笔触再现时事。对如图《包围柏林》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     

A.列强“地图上作业”B.冷战阴云密布C.苏联卫国战争胜利D.两德实现统一
2024-03-22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先后宣布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和天然气管道设备技术禁运。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以后,布什政府宣布撤消相关禁运措施。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放弃对苏联的遏制政策B.两极对峙局面最终结束
C.亚洲是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D.美苏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2024-03-20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