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全集》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20世纪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并对雅尔塔体系进行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后,美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美苏粮食贸易协议》,协议规定苏联每天向美国出口20万桶石油,同时苏联每年至少进口600万吨美国粮食,否则协议作废。由此可见,当时(     
A.美国在两极对抗中优势明显B.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C.美苏关系存在缓和的可能性D.苏联被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2024-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埃及总统纳塞尔公开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两国联合以色列挑起第二次中东战争。当苏联威胁要站在埃及一边进行干预时,美国迅速向三个入侵国施压并迫使他们撤兵。该事件反映出(       
A.非殖民地化已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B.美苏两国对民族解放的推动作用
C.两极格局下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D.美苏两国的较量已超出欧洲范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拉丁美洲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现代采矿区,都非常普遍采用机械化生产,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不同肤色的公民均享受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作为殖民者,美国人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西方文明论”的救赎,带着傲慢与成见,认为巴拿马始终生活在一个天然、原始、蒙昧的时代,而实际上他们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摘编自(哥伦比亚)拉索《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材料二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卡特政府通过艰难的双重政治博弈,最终使得运河新约达成。根据运河新约的相关规定,美国至少在名义和法理上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直接政治和军事占领,大幅度增加了所付的运河年度租金。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长达23年的运河经营和管理过渡期。通过逐步有序的权力移交,美国规避了运河经营和管理问题上的真正失控,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有权力和资格继续负责运河的实际防务安全。

——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巴拿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特政府批准运河新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在西欧,个人记忆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官方记忆都倾向积极向上和容易被接受的东西。比如军民齐心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在英国就广为流传,而空袭的惨剧及对英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则被选择性遗忘。苏联和东欧结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记忆,来宣传共产主义政权的先进性。

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之前不被推崇的记忆,如对少数民族的迫害、内奸行为等等都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很多欧洲国家也开始真真正正重新客观地审视它们以往的二战记忆。欧洲的融合也促进欧洲公民缩小彼此之间二战记忆的差距,一种使各国都相对满意的共同二战记忆得以逐渐建立。

——摘编自杨婵《欧洲与亚洲对二战的记忆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对二战记忆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关于二战记忆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4-03-1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景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联邦德国一方面在军事上与美国紧密联系、合作,另一方面在经济领域与美国展开国际竞争,同时还对经济窘困的苏联给予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大力援助、支持。联邦德国此举(       
A.利于突破国家分裂现状B.是夹缝生存的明智之举
C.是冷战爆发的重要诱因D.是经济滞胀的无奈选择
7 . 1972年6月8日,《纽约时报》刊登越南战地照片《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获得有“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该照片被誉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民众对越战的普遍怀疑和否定,其影响之大甚至被有些人说成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可见(     
A.社会舆情影响美国政治发展B.反越战运动体现民众心声
C.美国在越战中处于不利局势D.媒体揭露越南战争的残酷
2024-02-1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法国宁可承受严重超额的国防预算,也断然拒绝了美国提供的核武器,因为美国政府提出了附加条件。这一情境可能发生在20世纪(     
A.二三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     
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
2024-02-10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1947年的漫画《同志,你需要哪一只手》。画中马歇尔伸出两只手,左手上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右手下方文字为“杜鲁门主义”;另外两人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需要调整对外战略B.美国在对抗中优势明显
C.美苏合作基础开始消失D.世界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