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议建立法、德为主的“煤钢共同体”,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美国对此表示支持,这是因为该提议有利于
A.借助西欧对抗苏联B.控制欧洲国家的煤钢生产
C.消除法德间的宿怨D.推进国际贸易体系的制度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二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以什么方式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两极格局及美苏争霸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欧洲。欧洲是冷战的最前线,也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战场。战后欧洲由于实力的严重衰弱,不仅丧失了传统国际体系中心地位,更失去了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力量地位。传统的英法德等欧洲强国衰落,社会主义国家在东欧兴起,欧洲逐渐在意识形态上分立。两极格局形成后,欧洲在地理空间上以德国中部为界限被一分为二,“两个欧洲”在美苏主导下截然对立,双方都将对方视为自身安全的极大威胁。安全上的需要、经济上的依赖使得东西欧不得不选择依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沦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摘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材料二戴高乐充分意识到了托管或肢解德国的设想已成过去,在冷战格局中,法国只有面对现实。战后欧洲大陆各国积极谋求欧洲统一,这就为戴高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战略选择,那就是利用欧洲统一的框架来制约西德。法国凭借着优越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获得了西德的支持,从而实现了法国当骑士,西德当战马的两厢情愿的结局。1963年,法德两国在巴黎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从此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巴黎—波恩轴心”时代。

——摘自《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所面临的形势。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戴高乐主张法德和解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和解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必修II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 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6 . 新功能主义者预测,超国家组织的存在及其成功,将激励原本抱怀疑态度的社会群体接受欧盟或欧共体。材料表明
A.欧盟被社会群体完全接受B.超国家组织有利于经济区域化
C.欧盟已改变国际关系格局D.欧共体成员国已失去国家主权
7 . 2012年2月22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
A.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B.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
C.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D.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
8 .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
2016-11-27更新 | 120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9 .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
10 . 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