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2020-07-11更新 | 4336次组卷 | 5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摘编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且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1972年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正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摘编自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

美国

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5年至1955年)

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1945年9月至1960年)

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5年至1964年)

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战略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

勃列日涅夫对美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

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

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年至1991年)

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

苏联解体后俄美关系回暖政策阶段(1991年至今)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俄政策回暖阶段(1991年至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的互动几乎无处不在。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   有学者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国内媒体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视野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建议。
6 . 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放弃了对非洲的大规模援助,并提出了“贸易而非援助的口号”。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A.履行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B.力求利用贸易扩大国际影响力
C.对外援助政策逐渐趋于科学合理D.试图与苏联争夺新兴独立国家
7 .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美国政府在大西洋的国际主义和“美国堡垒”的孤立主义之间摇摆不定。虽然不是所有的西欧领导人都对美国的国际角色不满,但是绝大多数的领导人都认为欧洲应该更加努力发展欧洲自己的共同政策。这表明欧洲联合
A.促使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B.改变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
C.使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得到了加强
D.使欧洲重回国际政治的中心
8 . 1951年,美国海外新闻处发行1300余万册《自由世界宣言》,其中利用大量篇幅讲述了美国家庭生活的情景。其中一幅图片上的字幕写道:“自由世界珍惜圣洁的家庭生活”,以彰显民主制度庇佑下的美国女性珍视自由、信奉上帝、重视家庭与乐于奉献。这一举措目的在于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B.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D.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2019-06-10更新 | 5769次组卷 | 8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2019-06-08更新 | 8213次组卷 | 7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迎联考历史模考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