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4 道试题
1 . 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47年的美国漫画(共产主义下的美国),漫画中的红色火焰指共产主义,正在吞噬美国星条旗,美国人民正在反抗,与这一漫画内容相关的史实是(     
A.美苏冷战B.越南战争C.柏林危机D.经济危机
2 . 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选择将部分核心主权让渡给超国家机构:与法国、波兰等昔日的宿敌组成“命运共同体”;放弃德国马克,组成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从而实现德国重新统一和重新崛起。据此可知,战后德国成功的关键是(       
A.提出区域一体化构想B.维持东西方阵营的和平
C.深刻反思战争的罪行D.选择新的国家发展路径
3 . 下图是某位历史人物的传记目录。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第10章渐入佳境的胜利者:1953—1955
第11章从秘密报告到匈牙利革命:1956
第12章通向胜利的关口:1956—1957
…………
第19章古巴导弹危机:1962
第20章权力的失落:1962——1964
A.杜鲁门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2023-07-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在实质性问题上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冷战期间联合国迅速在非东西方两大阵营直接对抗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维和行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维和行动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这说明,“大国一致”原则的实施(     
A.弥合了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B.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有效途径
C.明显体现国际事务的大国强权色彩D.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023-07-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托形象的演变是在中南关系发展的进程中依次展开的。在中南建交前后,铁托形象经历了颇具起伏的演变过程。从建交前的“民族主义者”、“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及“法西斯主义者”,到建交后的“犯错误的同志”、“现代修正主义者”、“反对霸权主义的战士”及“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此截然不同,或歧义、或对立的铁托形象的诺多反差,一定程度上正是中国对外政策不断调整改变的某种缩影。

材料二   中南两国交恶时,铁托形象即呈负面;中南两国亲善时,铁托形象即呈正面。1948—1953年,苏南两国冲突时,中国站在苏联一边,指责铁托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叛徒”。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使世界形势变得紧张,中国认识到铁托的行动对反霸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性,称赞其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杰出活动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和起步阶段,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最优先的任务,积极寻找国家发展的新路子,铁托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独特创造及取得的成果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方灿《中南建交前后铁托形象的演变研究(1948—198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托形象折射出的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铁托形象演变的因素。
2023-07-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等于在“美国的后院”放了一把火,门罗主义被凿了一个大洞。1961415日,肯尼迪政府公然轰炸古巴机场,苏联政府公开支持古巴。美国的强硬政策迫使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寻求苏联的保护。苏联认为古巴是苏联在拉美的一个阵地,是社会主义的“橱窗”。19627月,苏古达成协议,8月苏联导弹开始秘密运往古巴。19621014日,美国U-2高空侦察机发现古巴正在修建发射苏制中程导弹的基地。1022日,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行全面封锁,当天美国海军陆战队作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几百架装有多枚原子弹的战略轰炸机随时准备起飞。24日苏联舰队接近古巴,在古巴的苏军增加到42000人,美苏直接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在这关键时刻,苏联舰队突然停止前进,赫鲁晓夫要求高峰会谈,最终美苏达成协议,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摘编自岳澎《战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及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对古巴革命的态度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古巴导弹危机。
2024-02-05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____
2022-09-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导学案)-导学案(纲要下)
8 . 1983年10月,日本政府发表《外交蓝皮书》指出:“必须把积极发挥日本迄今以经济为中心的作用,扩大到政治方面去。”这说明,日本(     
A.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B.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C.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杰奎琳·肯尼迪致尼基塔·赫鲁晓夫

1963年12月1日

亲爱的主席阁下:

谢谢您委派米高扬先生为特使来参加我丈夫的葬礼。他排着队走过来的时候,显得很难过,我非常感动。

在白宫住的最后一个晚上,我用白宫信笺写最后一批信时,给您写下此信。

我给您寄这封信,是因为我知道我丈夫是多么在乎和平,而他在心中将与您的关系视为维持和平的关键。他曾在演讲中引用您的话:“在下一场战争中,幸存者会嫉妒死去的人。”

您与我的丈夫是对手,但又是同盟,因为你们都决心不让这个世界毁于一旦。你们互相尊重,并且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寄出此信是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您与我丈夫的关系多么重要。

我知道约翰逊总统将继续执行我丈夫深信不疑的政策-一项控制和自制的政策。他将需要您的帮助。

我听说您夫人在美国驻苏联使馆的悼念簿上签字时眼含泪珠,我要为此感谢她。

您真诚的杰奎琳·肯尼迪

(注:杰奎琳·肯尼迪在丈夫约翰·F.肯尼迪遇刺一星期后在白宫的最后一个晚上写下了这封信。)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王涛译《书信中的世界史》


(1)信中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来信,拟定一份回信的提纲。
2023-07-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毁灭性的打击,意味着民族国家间的竞争秩序从根本上无法适应欧洲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威胁到欧洲各国的生存与稳定。该学者旨在说明(     
A.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
C.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巨大D.马歇尔计划推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