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2 .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1632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独立之初就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     
A.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
B.意在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
C.标志着美国从大陆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D.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4 . 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
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
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2020-09-28更新 | 70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94年,第13届北约首脑会议批准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所有中东欧国家都可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1996年,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2022年8月,乌克兰签署加入北约申请。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这说明苏联解体后(            
A.两极对峙局面更加激烈B.欧洲社会局势日益动荡
C.北约主导欧洲社会发展D.冷战思维依然广泛存在
2023-06-19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郊联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1953年,美国一改二战前限制移民的政策,通过了《难民救济法》。在这之后的二三十年间,美国接收了大量来自东欧、朝鲜、古巴、越南等地的“政治难民”。这一做法
A.加剧了冷战对峙局面B.缓解了难民危机问题
C.保证了美国经济繁荣D.遏制了社会主义发展
7 . 下图是不同时期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图,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①美国经济增长减慢但仍是世界霸主
②西欧走向联合,经济迅速发展
③日本经济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5-21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认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学者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反映了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B.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心理优势
C.源于对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D.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2021-05-11更新 | 439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说明(     
时间事件
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A.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形成B.美国以欧洲为对外战略重点
C.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D.战后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壮大
2022-09-06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关于该条约的签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B.推动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
C.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