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 道试题
1 . 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3 .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2007·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2016-11-18更新 | 128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20)
5 . 下表反映出20世纪下半期世界各文明政治控制的领土数量发生变化,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各文明政治控制的总领土估算(单位:万平方英里)
年份
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
伊斯兰文明
东正教文明
1971
1280.6
393.6
918.3
1034.6
1993
1271.1
392.3
1105.4
716.9

——摘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注:东正教地区包括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和北非东部,在种族上以斯拉夫人为主体。)
A.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控制范围日益扩大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导致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C.西方国家政治稳定,没有出现民族分离运动
D.中华文明圈内各国和谐共进,变化微弱
6 .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A.罗斯福新政B.新经济政策
C.“冷战”政策D.“孤立主义”
7 . 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的竞争。”由此可知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
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8 .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9 .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16-09-13更新 | 22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19)
10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D.杜鲁门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