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22-23高一下·山东青岛·期末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6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2·山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民意调中民众认为共产主义“威胁很大”的变化情况。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美苏争霸重点发生转移B.东西德国统一趋势加强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增强D.东西方的局势有所缓和
2022-05-07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0-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2022·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47年,杜鲁门主义主张“遏制共产主义”,不应忽视“中间地带”,要面向全世界。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鼓励亚洲盟发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美国与其全球盟次之间形成“伙伴关系”,对苏联实施的政策有所缓和。这一变化
A.表明美国外交发生了根本转折B.为美欧形成平等关系创造了条件
C.反映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D.是大国政治力量分化组合的结果
2022-05-09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021·河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844次组卷 | 45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08 现代世界-【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历程表”。

时间

发展历程

1961年

东盟成立,属于资本主义阵营,首批成员国为发展中国家

1991年

既有信仰佛教、基督教的国家,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1994年

成立了东盟地区论坛,其成员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中、美、日、俄等国

此后

组织多次扩大,其中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在东盟地区论坛的基础上形成了“10+3”和“10+1”的协商模式
据此可知,东盟的发展反映出(       
A.国际组织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不断增强B.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方向
C.世界地缘政治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D.二战以来人类由对抗走向对话的发展趋势
2024-03-24更新 | 112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2)(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承认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强国,“没有美国的参加,太平洋地区安全与合作问题是不能得到使各方面都感到满意的解决的”。他甚至表示,苏美两国在远东和太平洋都存在着“不少互利合作的可能”。对戈尔巴乔夫的讲话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主动放弃与美国争夺霸权B.多极化趋势推动美苏关系的缓和
C.冷战重心从欧洲转到亚太地区D.苏联基于冷战态势调整亚太政策
23-24高二上·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际法主体的增加使国际法不再仅仅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还调整国家和国际组织或争取独立的民族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国际关系不再限于政治领域,而是扩大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国际法的发展,使得国际法的新的分支随之产生,出现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刑法等。国际法新的分支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在国际法上的反映,它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也为国际秩序中各国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也表明当代国际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对国际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国际法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际法法典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摘编自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材料二   19993月,美国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把“人权高于主权”作为“法律”工具,对南联盟实施了78天的军事打击,制造了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北约首脑会议于同年425日在华盛顿发表了《联盟战略概念》,明确宣告,北约以“危机干预”为其“主导功能”,执行不限地域的使命,而且“拥有行动自由”,这严重挑战和破环了国际法中关于战争法制定的人道原则和区分原则,而且显示出他们想通过这一场战争,确立一套不同于现行战争法规而有利于他们的高技术战争法律规范的企图。

材料三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认为在涉及他们安全利益的问题上,可以甩开联合国自行其是。这样一来,北约就成为一个独立于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之外的进攻性的军事政治集团,一个美国可抛开联合国实现其世界霸权的军事政治工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就是一场妄图改变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代之以美国强权支配的以北约为宪兵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这场战争中,并非为了扩张其战略疆域而一时粗暴践踏国际法,而是为了确立21世纪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蓄意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法。这使得国际法处在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之中。

——均摘编自俞正山《国际法的危机与前景——从北约空袭南联盟引出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以来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国际法处在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之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4-01-18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9 . 1973年在石油危机爆发之际,访问东京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对田中首相说:“不要屈服于阿拉伯国家的无理恫吓。”田中反问道:“那么,美国能给日本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么?”基辛格答道:“眼下谁也做不到这一点。”田中说:“这样说来,日本只好作出自己的反应了。”这反映出(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美日同盟关系的破裂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24-03-22更新 | 262次组卷 | 6卷引用:押新高考第16题 二战后的世界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23-24高三上·广东揭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63年,赫鲁晓夫宜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B.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24-01-16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热点话题05 时代变局与大国担当-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