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材料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原因。
2 . 二战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复杂多变,折射出国际形势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 “三环外交”政策,他提出 “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等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编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 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1970年,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1973年1月1日,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正式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刘亚轩《冷战时期英国的三环外交》

材料三 英国脱欧对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质疑并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此外,英国一直作为平衡法德两国主导欧洲大陆的重要存在,在英国脱欧完成之后,此种平衡作用将会大大减弱。从一定层面上来讲,英国脱欧使得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少了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这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增加等。

——摘编自葛勇平、苏铭煜《英欧关系及英国脱欧的影响与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应对“联合的欧洲”的基本策略,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待欧洲—体化的态度,分析其 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以来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根本出发点。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中国大陆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中国大陆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20世纪70年代初期尼克松在任期间,美国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间战略计划评价
1955年《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神武景气”
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材料二2004年联合国大会期间,日本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积极要求改革联合国安理会,增加安理会席位,明确提出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此,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阐述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理由与愿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还有哪些其他因素。
(2)材料二体现了日本当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联系所学内容,说明其原因。
2019-08-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高三定时训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试;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动力,推动美国在1947年后开始构筑以支持西欧的复兴与联合,进而促使其与美国紧密合作为要点的大西洋联盟。杜鲁门表示:“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经过反复磋商,美国与西欧开始就筹建更大规模的军事集团问题进行谈判。……1955年5月5日,美国通过“伦敦——巴黎协定”将联邦德国拉入北约,最终建成了以美国为主导、以联邦德国军队为骨干、囊括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大西洋联盟。

材料二   

1957年西欧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将北约理事会和驻法美军先后赶出了法国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969年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后,提出了适应本国经济实力的“新东方政策”,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1971年在美国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后,西欧各国更公开要求取消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
1974年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关系宣言》,强调美欧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主导的大西洋联盟建成的几个关键性步骤,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二战后20年间美国和西欧关系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原因。
2019-08-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戴高乐

材料二   2013年10月以来,发生了涉及欧洲多个国家领导人的“监听门”事件,虽然欧洲国家对美国的监听行为表示不满,并要求美国作出解释、停止监听,但也仅此而已。从欧洲政要的言论来看,欧洲国家并没有打算对美采取报复措施,也无意令事态升级。从美方来看,美政府虽未进行公开、认真的道歉,但也尽力采取措施息事宁人,不断好言好语地安抚愤怒中的欧洲盟友。……“监听门”虽令美欧关系雪上加霜,引发欧洲媒体和民众的不满,但只能算是美欧关系中的“战术问题”,并未动摇美欧战略合作的根基,也不大可能影响双方在叙利亚、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问题上的合作

——《法治周末》贾春阳


(1)根据材料一,概述戴高乐“欧洲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关于“监听门”事件对美欧关系影响的观点并说明其依据。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原因。
2019-02-02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8月30日 《每日一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二战后美日、美欧关系的变化
8 .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2019-01-30更新 | 1422次组卷 | 24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解密23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9 .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2018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这既是传统的大国地缘政治的搏斗,又是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只见两个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

——摘编自资中筠等《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引起“冷战”的主客观因素及“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的原因。
2018-1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每日一题》高一人教必修1 -每周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