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在政府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下,美国人对苏联二战后的国际行为很快表现出疑虑和担忧。美国1946年8月的民意测验显示,71%的被调查者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到1947年,这一数据又有提升。这反映出
A.苏联严重威胁美国利益B.美国对苏冷战的条件更成熟
C.战略猜忌加剧局势动荡D.美国外交政策深受民意影响
2022-04-1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为1960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美国“总统号”舰艇欲撞向写有“波兰、匈牙利、朝鲜、东德、捷克斯诺伐克、中国”的红色冰山。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A.美国侵扰社会主义国家B.社会主义阵营高度团结
C.美国对共产主义的仇视D.美苏争霸受多极化冲击
2022-03-05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阐述对外援助政策时强调"我的意思不是说,继续推行欧洲复兴方案的唯一理由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恰恰相反,即使这种威胁不存在,自由世界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这反映出,美国的对外援助
A.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B.服务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C.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D.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
5 .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华沙公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这标志着
A.美苏冷战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第三世界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6 . 自1949年开始,美国及其西欧盟国对“苏联集团”的出口实施严格管制。1969年,美国调整并出台《出口管理法》,去除了1962年相关法案增加的“经济威胁”的内容,而代之以单纯的“军事威胁”条款。这一转变表明
A.美苏加紧了对世界市场的争夺B.“滞胀”困境促成冷战趋向缓和
C.美苏政治经济合作局面已形成D.美国侧重于从经济上压制苏联
2022-04-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国际油价飞涨,苏联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油气出口的收入成为重要的外汇来源。苏联用石油外汇购买粮食、轻工业品甚至重工业产品弥补自身生产的不足。1985年美国操纵沙特等国增产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严重冲击苏联经济并加速其解体。这反映了(     
A.美国在冷战后期处于上风B.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C.石油贸易服务于政治利益D.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8 . 1964年8月,毛泽东在与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谈话时指出:“在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一点上,我们同戴高乐有共同点,他也需要我们。”同年9月,毛泽东对前来参加中国国庆庆典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说:在对美政策问题上,“我们同法国总统有共同点”。这反映出当时
A.中法意识形态的对抗逐渐消失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产生分裂
C.中法结成同盟抗击美国的霸权D.两极格局下国际力量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49年,经互会成立,在社会主义国家间经济分工比较明确,如匈牙利铝土资源丰富,但是该国并无炼铝工业,大量的铝土被运往苏联,由苏联生产铝锭并出口到匈牙利。国家间的这种合作(     
A.抵御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影响B.导致了东欧成为苏联的政治附庸
C.突显出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优越性D.有利于苏联国家战略的发展需要
2024-04-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模拟卷历史试题
10 . 1959年9月,美苏领导人举行戴维营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确认一切国际问题都应当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宣布恢复柏林问题的谈判,艾森豪威尔于1960年春访苏。但双方在裁军、禁止核试验等问题上仍坚持己见。戴维营会谈表明(     
A.美苏冷战进入苏攻美守阶段B.美国认可苏联超级大国地位
C.世界紧张局势得到暂时缓和D.和平发展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