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警告说:“如果全面战争再次爆发……两个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容易被毁灭的国家……美国及其盟国以及苏联及其盟国,在实现正义而真正的和平及终止军备竞赛上,拥有共同而深刻的利益。”这主要说明美国
A.在美苏争霸中转为守势B.希望与苏联在核问题上和解
C.对国际形势存在着误判D.加强对苏联遏制以取得优势
2022-05-24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4年3月,随着法军在印支地区军事失利,美国不断向法、英两国施加压力,要求三国通过“共同行动”扩大在越南等地的战争,以“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法、英两国均表示不能承担军事方面的义务。这表明(     
A.西方国家战略重心转向亚洲B.西方阵营内部面临利益分歧
C.冷战结盟形式发生明显变化D.传统殖民强国放弃对外扩张
3 .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震惊世界。以下材料选自与中法建交相关的解密档案。这些档案揭示出(     
档案标题档案时间档案内容(节选)
戴高乐致汝拉省参议员埃德加·富尔的信1963年
9月26日
您务必与中国主要领导人多加接触,若确定人民中国的确希望与法国建立官方关系,请务必告知中方,法国也有同样的意愿。
美国驻法国大使馆致国务院电1963年
12月16日
我问戴高乐,法国正考虑与中共建立外交关系,这还需要多久会成为现实。戴高乐说,既然这是有关将来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德国方面关于德法协商会谈记录摘要1964年
1月21日
法国政府也许意识到美国将反对此事。但它希望能从美国听到理智的声音。法国十分希望,此举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的政策从一种更加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来对待中国问题。
毛泽东同法国议员代表团的谈话1964年
1月30日
我们做个好朋友。在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我们。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
A.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的全过程B.冷战的演进与多极力量成长
C.法国极力促进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D.多方力量博弈改变国际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0年,设在西德的自由欧洲电台用捷克语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广播,拉开了美国中情局秘密资助的“自由之风”行动的序幕。次年5月,捷政府就此事向美国政府发起抗议,美方在回应时表示,信息自由是美国乃至西方民主的基本原则,美国政府无权干预私有广播机构依据信息自由原则所展开的活动。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两极格局的形成B.美欧关系的破裂
C.冷战局势的发展D.西方民主的内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开始复苏。同时,日本利用美国提供的低息贷款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下表为日本国内大米、小麦收购价及其比价变化(单位:60公斤,日元)。

大米政府购入价(A)

小麦政府购入价(B)

米麦比价(B)/(A)

1948

1458.00

1029.00

70.6

1950

2418.00

1606.00

66.4

1952

3000.00

1930.00

64.3

1954

3704.00

2068.00

55.8

1956

3788.00

2034.00

53.7

对于日本米麦比价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粮食短缺导致米、麦价格猛涨B.政府提高粮价促进农业复苏
C.控制小麦价格利于美国小麦倾销D.米麦比价变化受民众需求影响
2023-01-10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八)历史试卷
6 . 下表所示为二战后美苏对第三世界部分国家干预统计情况(部分)。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国别时间具体事件结果
美国1953年扶植亲美力量,策划伊朗政变1979年亲美政府被推翻
美国1961~1973年发动越南战争失败,被迫撤军
苏联1979~1989年入侵阿富汗被迫撤兵,改变全球战略
美国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反对

A.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提高B.雅尔塔体系瓦解的进程加快
C.美苏两极格局日益受到冲击D.美苏积极争取第三世界支持
2022-04-16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九)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1969年关于中苏冲突,基辛格申明,支持中国的领土争议诉求会导致美苏冲突……他拒斥了一些主张对华进行直接帮扶乃至军事协助的冒险建议。但他强调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据此判断,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是
A.完全站在中国一边对抗苏联B.联合苏联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C.保持“中立”政策从中取利D.军事中立但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8 . 二战后美国新闻署所属的“美国之音”以53种语言每周向世界广播660小时,内容包括新闻、教育、文化和娱乐节目。由美国中情局创办的自由欧洲电台对东欧、苏联以及新独立的国家,每周用23种语言播出500小时。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美国新闻事业迅速发展B.冷战渗入文化领域
C.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美国主导国际舆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10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对苏缓和,美国对苏粮食出口量得到大规模提升。除了卡特政府期间短暂的中断外,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中采用“联系战略”,将经济议程与其它议程联系起来,通过相互“挂钩”的方式以绑定经济交易和政治交易。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至1984年时,能源出口的收入已经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之后苏联的外汇甚至有三分之二要依靠向西方国家出售石油;而与此同时,粮食已经占到苏联进口商品的四分之一。“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

材料二   1985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迫使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忍受着油价每下跌一美元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的绝境。然而此时苏联来不及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损失,1988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以至于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满足西方的附加条件,最终走向了改革失控和解体。

——摘编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全面战略博弈的主要做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经济博弈失利的历史原因,并谈一谈美苏经济博弈的历史启示。
10 .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主张缓和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的冷战关系,使剑拔弩张的国际形势暂时得到缓和,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三和路线”旨在(     
A.缓解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美苏关系B.为苏联改革营造相对稳定国际环境
C.向美国妥协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D.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
2022-08-27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