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1951年共同安全法》,一方面减少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把对欧洲的援助由支持民用生产转向集中用于支持国防生产。这一变化深层次的影响是
A.增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B.提高了西欧自身的国防力
C.推动了北约军事组织建立D.引发了苏联更激烈的对抗
2 . 二战前,苏联实行宗教高压政策,大面积的破坏宗教组织。二战后苏联政府派遣俄罗斯东正教会代表团访问欧美以及中东地区的东正教会,将不少脱离莫斯科牧首区的东正教区重新纳入莫斯科牧首区的宗教管辖范围之内。这一变化反映了苏联
A.冷战时期共产主义信仰的动摇B.外交政策为本国宗教政策服务
C.冷战后开始重视提升其软实力D.积极地构建隐性战略缓冲地带
2021-07-31更新 | 42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如禁止使用核武器和核扩散问题、波黑及海地和索马里等问题上经常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影响力渐弱。有些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赢得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减免债务的优惠,甚至宣布退出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这些变化
A.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B.反映出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实力增强
C.缘于两极格局的最终解体D.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利益基础消失
4 . 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别变化。自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据此可知,两个德国重新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西德政府的策略得当B.德意志民族要求统一
C.东欧剧变的有利环境D.平衡大国获取了支持
5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对外粮食援助项目以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到60年代以后,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而且对越南共和国、韩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地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这些变化表明美国
A.经济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强B.农产品过剩问题有所加剧
C.冷战重心逐渐转向了亚洲D.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
6 . 1947年签署的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但在2014年7月1日,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主导的内阁正式通过关于“解禁集体自卫权”的重大修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急需提高其国际政治地位B.美国利用日本牵制中俄发展所致
C.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成为主流D.世界的和平发展离不开日本参与
2021-12-0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7 . 1990年,联邦德国向苏联承诺“北约不会向东扩张,而且也不会在原东德的领土上驻军”。而1993年,德国国防部长在北约防长会议上称:“中东欧国家不能被排除在欧洲大西洋安全结构之外,东欧国家不能成为安全概念上的无人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维护自身安全需要B.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C.德国国家统一最终完成D.德国主导推动北约东扩
2021-04-19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8 . “美国之音”是美国对外宣传的国家机器。20世纪50年代,除了全球英语广播外,“美国之音”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西欧各种语言广播,却不断增加了阿拉伯语、印度语等10几种亚非地区民族语言的广播。导致“美国之音”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竞争激烈B.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相同
C.第三世界登上世界舞台D.西欧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9 . 如表为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生产情况统计。这些变化
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情况(%)
年份型号美国日本欧共体全世界合计
19784K87130100
198216K61345100
198464K38584100
1986256K15821100
19881M5913100

A.加剧了美日之间贸易摩擦B.促使“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使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D.使世界科技重心向日本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