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3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国际格局转型框架下的“颜色革命”模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大国决定着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B.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相互依存
C.冷战思维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关系实质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内部在对苏问题上出现激烈争论:一种是坚决反共,赞成对苏强硬;另一种是反对与苏联公开决裂,甚至主张用承认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为代价,以换取苏联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一争论(       
A.源于美苏均势的国际形势B.反映出政党政治斗争的加剧
C.有效延缓了美苏冷战爆发D.都服务于构建美国全球霸权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而在苏联的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在美国的压力下,最终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美苏(     
A.意识形态的分歧B.国家利益的冲突
C.社会制度的不同D.军事力量的失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刺激
C.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D.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年度外交政策报告中表示:“在当代,认为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主要是美国的事是不正常的和不可能的,其他国家的防卫和进步,必须首先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其次又是地区性的责任。”这反映了美国(     
A.遏制政策的终结B.反对欧洲共同体成立
C.全球战略的调整D.放弃对北约承担义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决定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商品,技术、原料和设备实行全面禁运。并且,美国还领导成立了“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协调确定和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禁运。这表明(     
A.美苏进入全面冷战对峙B.世界开始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
C.两极格局已经最终形成D.经济制裁是美国对外政策工具
2024-03-07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72年6月8日,《纽约时报》刊登越南战地照片《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获得有“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该照片被誉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民众对越战的普遍怀疑和否定,其影响之大甚至被有些人说成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可见(     
A.社会舆情影响美国政治发展B.反越战运动体现民众心声
C.美国在越战中处于不利局势D.媒体揭露越南战争的残酷
2024-02-1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1947年的漫画《同志,你需要哪一只手》。画中马歇尔伸出两只手,左手上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右手下方文字为“杜鲁门主义”;另外两人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需要调整对外战略B.美国在对抗中优势明显
C.美苏合作基础开始消失D.世界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9 . 1956年7月,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出兵进行干涉,但遭到美苏的联合制止。在那之后,法国人不仅开始发展本国的核武器,而且还在总体上拉开了与美国的距离。苏伊士运河危机还使《罗马条约》谈判速度加快,以至于有人曾建议,要给欧洲联邦建设者纳赛尔建座铜像。这反映出(     
A.国际局势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B.大国对抗引发局势紧张
C.欧洲联合改变了美苏关系走向D.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10 . 1947 年以前,苏联先后同古巴、墨西哥等1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之后,拉美国家纷纷与苏联断交,到50年代末,只剩下阿根廷、乌拉圭和墨西哥3 个国家仍同苏联保持外交关系。这一变化(     
A.表明拉美独立意识增强B.抵制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C.是国际局势影响的结果D.源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