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在走向衰落吗?

近几年史学界对于欧洲的衰退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英国和德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下列几则史料,通过分析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一   

甲:英国1873——1913年的工业生产的数据统计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


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下面两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1)材料一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必要?说明理由。这几则史料对于反映英国的经济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解释。
(2)结合两幅图片对战后的两德关系的演变及其体现的国际关系格局进行解读。研究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兴衰,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有哪些?说说你的建议。
2021-09-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为维持核垄断和防止其他国家获得核武器或相关技术,美国实行核保密政策,禁止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利用原子能合作。1949年、1952年苏联和英国相继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法国、瑞典等都制定了自己的核武器计划,核军备竞赛和核扩散不断加剧。195312月,艾森豪威尔在联合国发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讲话。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新原子能法》,允许政府向友好国家直接转移与民用有关的核物资和数据。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向非核国家提供有限核技术用于和平,以换取它们不开发核武器。然而,这一目标最终并未实现,相反,核扩散问题呈加剧之势。

——摘自刘子奎《核扩散问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战后核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
2021-12-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国家实力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1872年和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百分比)柱状图如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大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并加工综合、改造提高,创造出适合日本需要的新技术。197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苏。80年代初,日本进一步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1989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达60多亿美元,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造成巨大冲击。1990年,反映美国官方态度和立场的《外交》季刊提出“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美国“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德两国曾是千年世仇,它们断断续续打了1100多年,据历史学家统计,双方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其中大战23场,平均50年打一场大战。1870~1945年,法、德之间爆发了三次大战,巴黎两度被德国占领,二者毫无疑问是欧洲彼此积怨最深的国家。……西德阿登纳总统要使德国作为一个平等的和受尊敬的伙伴加入到一个西欧共同体中去,而且他要使德国牢固地与西欧的文化、宗教和政治的传统联系在一起。政府基于此行事,民众也大为认同。到20世纪中叶,法德在二战后成功实现了和解。

——摘编自和春红《战后法德和解:从不可能到可能》

材料二   到1945年战争就要结束时,人们相信和平已经来临。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了新的标记。一年后,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名言:“一道铁幕已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六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法、德走向和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冷战升级,迅速复兴的德国成为美国在欧洲与苏联抗衡的重要砝码,这时压制德国政策及对德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已经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背道而驰了。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大量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工厂数量。在1946年IA.RA.接受分配的工厂只有31个,价值6400万马克。194911月,联邦德国与西方盟国签订《波恩议定书》,拆迁方案停止执行,早先被拆除而尚未运离德国的工厂仍还给德国。在最初的方案中,有1977家工厂被列入拆迁项目中,实际上仅有754家被拆除,比例为39%。据战后相关统计,柏林西占区赔偿总额仅占德国生产能力的5%。

——摘编自桂莉、孙文沛《美国对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于1973年提出“欧洲年”计划,建议美国和西欧拟定新的大西洋宪章,确立共同目标,双方在防务、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欧关系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欧洲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欧共体国家强烈抵制,并由此引发了美欧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旷日持久的外交拉锯战使“欧洲年”一波三折,尼克松对欧洲的访问未能成功,英美“特殊关系”、大西洋联盟皆因此遭受重创,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摘编自梁军《“从未有过的年代”:基辛格“欧洲年”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

材料三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力量中心不断转移。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较量。

——摘编自张顺洪《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赔偿政策演变带给德国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出台的背景。
(3)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幻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自身又成为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响应这一号召,开始行动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3)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