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67年世界大事年表
1945年旧金山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1946—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中国内战
1948—1949年美国在苏联封锁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
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中国参加支援朝鲜的战争
1953年斯大林之死开启苏联和东欧历史的新时代;中国的工业建设
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起义并以失败告终
1957—1958年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
1957年“大跃进”;其后中国发生大饥荒
1958年法国建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任总统
1962年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6—1967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范围内导致混乱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1-18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2 . 2018年9月10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吉密欧专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密欧:关于“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想必您也多次听说这种类比。虽然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许多人还是坚持有类似之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涉及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同样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全世界的形象,也是和平时期实施的计划。它们难道没有类似之处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吉密欧之问”作一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

3 . 1944年和1994年,是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个重要年代。在这两个年代中,国际形势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944年,西方某些政治家就得出结论:两大阵营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多年的竞争和较量,远远不是一两次战争就能决出胜负的。美国外交家、冷战的总设计师乔治·凯南认为:“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更多的是来自于政治方面的。对付苏联最好的办法就是遏制和威慑,迫使其参与军备竞赛,最终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同时,西方国家要防止己方经济出现过度军事化的倾向。”

——【英】丹尼尔·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据苏联公布的解密档案表明,当时苏联的一些西方问题专家也持相同的观点。1944年,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向约瑟夫·斯大林呈交了两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竞争和较量也将变得越来越激烈,但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山东师范大学编《二战中的国际关系》

材料三1994年中外重大事件表

日期事件日期事件
2月3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9月20日国际《核安全公约》签署
2月8日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首次发射成功10月1日中国首家专利市场成立
4月15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签署10月14日阿拉法特、拉宾分享诺贝尔和平奖
5月3日世界首创转基因水稻在安徽合肥问世10月22日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开通
5月5日也门爆发全面内战11月6日克林顿批准从海地和科威特撤军计划
5月24日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罪犯被判处240年监禁12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最低工资规定》
5月24日法国总理称法国有恢复核试验自由12月6日朝美互设联络处
9月16日埃克森公司因污染海洋被罚50亿美元12月30日世界银行列出世界最穷和最富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美苏等欧美大国1944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竞争和较量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苏联学者“二战结束后……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的观点。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根据材料三,分析提炼1994年中国和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 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5 . “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比较材料中的两种观点,提取两个有关“三个世界”划分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

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