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它们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下列属于“冷战”的有(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越南战争的爆发
2 .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加强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方阵营正在解体
B.美国领导地位的加强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共体成立并壮大,美国调整对欧政策
2019-05-1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理)试题
3 . 1946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官员凯南在一封电报中说:“苏联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其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于某些临近地区。”“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杜鲁门总统对电报内容甚为赞赏,立即召他回国详谈。由此可知,凯南认为
A.当时苏联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全球
B.美国应以武力为后盾遏制苏联
C.美国应不惜动用武力争夺霸权
D.苏联的势力扩张会损害美国利益
4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开始追求政治大国地位,改变战后初期向美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的军事力量得到很大增强
B.日本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大国
C.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D.日本希望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不仅不参加马歇尔计划,反而以援助东欧各国和建立经互会来与之抗衡,这让杜鲁门喜出望外。杜鲁门认为,如果美国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却又支持苏联恢复经济,实在是荒唐之举,现在苏联另起炉灶,分裂欧洲的责任自然就由苏联来承担。据此可知
A.美国真诚地希望帮助整个欧洲恢复经济
B.杜鲁门希望美苏两国合作治理欧洲
C.美国不愿背负欧洲分裂的责任
D.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内容
6 . 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美国 和欧洲的有39项;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244家是日本企业。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之下,欧美制造业丢城失地,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的崛起看作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体现出
A.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B.日本成功地崛起为世界性政治大国
C.美国对日本日益增长的经济、科技实力产生严重担忧
D.日本作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视
7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们”指的是
A.苏联B.日本C.西欧D.韩国
2018-02-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8 .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发动越南战争
C.出兵朝鲜
D.成立北约
2018-01-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二)历史理试题
9 .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两大阵营对峙的是
A.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1949年北约的成立
C.东欧国家的改革
D.1949年德国的分裂
2018-01-2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10 . “西欧人采用了多种‘疫苗’来抵御共产主义,如社团集体谈判、经济计划、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与福利国家等,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则又为其添加了一种新的‘疫苗’:跨境经济一体化。”由此可知,这段话的作者
A.认识到冷战对西欧的影响
B.担心冷战阻碍经济全球化
C.认为西欧联合有助于遏制苏联
D.主张加强西欧与苏联的经济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